本是嵚奇可笑人,衰羸今况发如银。
姜芽敛处成何状,正得严家饿隶伦。
本是嵚奇可笑人,衰羸今况发如银。
姜芽敛处成何状,正得严家饿隶伦。
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姚鼐的《论书绝句》系列之五,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
“本是嵚奇可笑人”,开篇以“嵚奇”形容书法的奇特与不凡,却以“可笑”一词自嘲,暗示了书法在某些时候可能显得古怪或难以理解,引出对书法艺术的深入探讨。
“衰羸今况发如银”,将个人的衰老与白发比喻为书法的现状,暗含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书法艺术可能会失去原有的活力与光彩,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书法艺术逐渐老去的感慨。
“姜芽敛处成何状,正得严家饿隶伦”,这里运用了姜芽生长的状态来比喻书法的笔画变化,形象地说明了书法中每一笔的起承转合如同姜芽的生长过程,既自然又充满生命力。同时,“严家饿隶伦”则借用了古代书法家严嵩的典故,将书法比作饥饿的奴隶,强调了书法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书法美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他对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深邃思考。
枢君有美子,酷爱柳柳州。
作诗陋元白,欲拟晋魏俦。
情知鸾凤穴,不宿燕雀流。
简编正在目,冠冕奚足忧。
传家一经力,造物行见酬。
江蓠与辟芷,终当荐灵修。
身无累则佚,心无营故乐。
舍外而取内,此味初不薄。
使君蚤闻道,观妙契独觉。
不即仍不离,无止亦无作。
庵如大圆镜,万象含虚廓。
檐空看云归,窗静闻雨落。
惟良二千石,分忧得此托。
蕴真惬所寓,俯仰成今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