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卜筑意何深,常与南山共古今。
翠嶂遥观时独坐,白云相对寄长吟。
从龙变化非无志,护鹤勾留恰有心。
更喜游行情似我,不嫌日日到西林。
先人卜筑意何深,常与南山共古今。
翠嶂遥观时独坐,白云相对寄长吟。
从龙变化非无志,护鹤勾留恰有心。
更喜游行情似我,不嫌日日到西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的“先人卜筑意何深”,表达了对前人选址建居深思熟虑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此处环境的优越与历史的悠久。接下来的“常与南山共古今”一句,将此地与永恒的自然景观南山相联结,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
“翠嶂遥观时独坐,白云相对寄长吟”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中远眺翠绿山峰,白云环绕的情景,通过“长吟”这一动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释放的状态。而“从龙变化非无志,护鹤勾留恰有心”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守护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最后,“更喜游行情似我,不嫌日日到西林”表达了诗人对同样热爱自然、寻求心灵慰藉之人的欢迎与期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共鸣与连接。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常时月好赖新晴,不似年年此夜生。
初出海涛疑尚湿,渐来云路觉偏清。
寒光入水蛟龙起,静色当天鬼魅惊。
岂独座中堪仰望,孤高应到凤凰城。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子推山上歌龙罢,定国门前结驷来。
始睹元昆锵玉至,旋闻季子佩刀回。
晴花处处因风起,御柳条条向日开。
自有长筵欢不极,还将綵服咏南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