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澒山顶云,欲雨昼昏黑。
似闻田父喜,茅舍有点滴。
今年秋有蜚,不敢艺两麦。
天公犹见怜,一犁应不惜。
我虽厌泥泞,与尔同休戚。
诜诜有遗种,更望雪三尺。
濛澒山顶云,欲雨昼昏黑。
似闻田父喜,茅舍有点滴。
今年秋有蜚,不敢艺两麦。
天公犹见怜,一犁应不惜。
我虽厌泥泞,与尔同休戚。
诜诜有遗种,更望雪三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对农事的深切关怀。首句“濛澒山顶云,欲雨昼昏黑”以云层密布、天色昏暗的景象开篇,预示着一场可能的降雨即将来临。接着,“似闻田父喜,茅舍有点滴”,通过想象农民在雨中的喜悦,展现了雨水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今年秋有蜚,不敢艺两麦”两句,点明了今年秋季遭遇了某种灾害(蜚,可能指蝗虫或其他害虫),使得农民不敢播种小麦,表达了对农民生活困境的同情。
“天公犹见怜,一犁应不惜”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上天眷顾人类的感激。即使是一犁之劳,也愿意付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最后,“我虽厌泥泞,与尔同休戚”一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示自己虽然不喜泥泞,但与农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诜诜有遗种,更望雪三尺”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丰收的期待,希望不仅有春雨滋润,还期盼冬雪覆盖大地,为来年的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君本吴下居,复作吴下游。
爱此山水佳,役役不得休。
卓哉太史公,涉猎纵冥搜。
往躅谁能追,而有苏子由。
寥寥百载后,渺渺皆予愁。
江南地益卑,士习日益媮。
此行数百里,不过三两州。
欧韩不复作,去去将奚求。
倘君有所得,归以发我幽。
紫陌飞尘,望十里、雕鞍绣毂。
春未老、已惊台榭,瘦红肥绿。
睡雨海棠犹倚醉,舞风杨柳难成曲。
问流莺、能说故园无,曾相熟。岩泉上,飞凫浴。
巢林下,栖禽宿。恨荼蘼开晚,谩翻船玉。
莲社岂堪谈昨梦,兰亭何处寻遗墨。
但羁怀、空自倚秋千,无心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