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其十四望亭》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其十四望亭》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高亭春望思无穷,千里人烟指顾中。

比屋如云浓被野,颐颐醇俗乐时丰。

(0)
注释
高亭:高耸的亭台。
春望:春天的远眺。
思无穷:思绪无限。
千里:广阔的千里之地。
人烟:人家和炊烟。
比屋:家家户户。
如云:像云一样密集。
浓被:浓厚地覆盖。
野:田野。
颐颐:形容众多或密集的样子。
醇俗:淳朴的风俗。
乐时丰:享受丰收的快乐。
翻译
在高高的亭台上春天远望思绪无边,眼前千里的人烟尽收眼底。
家家户户像云彩般密集,田野上披满了浓厚的烟火气息,人们生活富足,风俗淳朴,享受着丰盛的时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高亭上所见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开阔而又深远的意境。"高亭春望思无穷"表明从高处眺望春光时,心中涌现出的思绪是无边际的,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接着"千里人烟指顾中"则描写了诗人远眺之下,那些千里之外的人家和烟气似乎都在目光所及之处,让人感觉到一种亲切与关联。

"比屋如云浓被野"将农舍比作如云般密布于田野之间,通过这种比喻强调了农业社会的繁荣景象。而"颐颐醇俗乐时丰"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下和谐、安宁的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那种从容不迫、满足而又富足的情状,让人感到一份悠然自得。

整首诗通过春日高亭所见,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间的深切感悟,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初秋朔抵高凉秋郊旷望

销愁依旷野,所见亦芸芸。

耳目来幽绪,水山出大文。

新禾翻碧浪,平楚入苍云。

兵气林峦外,秋容变夕氲。

(0)

暮春即事十二绝·其七

往日当前自惜,回风几度堪悲。

江南极目千里,海上移情一时。

(0)

释愁五章·其三

秋天下泬漻,秋气循幽独。

四时忽过中,千载何纷速。

举目向天涯,所逢无故夙。

山海自迷冥,云风徒竞逐。

安得司方人,百宝生浴沐。

飞鸟去复留,顾兔死还育。

(0)

四怨三愁五情诗·其六二愁

玉露团幽桂,黄英送绿荷。

秋容无间歇,衰鬓独如何。

(0)

四怨三愁五情诗·其五一愁

昭阳迎晓日,长信坐秋风。

岂料诗书意,全为歌舞穷。

(0)

鄱阳晓望

湖光初照耀,山意转氤氲。

望望空明合,水天何处分。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