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邠守李中散取乡人谢事者三人绘像邠学号三友堂予己记之复徵诗》
《邠守李中散取乡人谢事者三人绘像邠学号三友堂予己记之复徵诗》全文
宋 / 张舜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仕归来义两全,真从髫龀至华颠。

儒冠绘像为三友,龟佩相辉是四贤。

莫与后生论损益,且于见世作神仙。

东都九老誇荣贵,未比南豳德行先。

(0)
注释
出仕:做官。
归来:回到家乡。
髫龀:童年。
华颠:白头。
儒冠:儒士的帽子,代表学者身份。
绘像:画像。
三友:三位朋友象征。
龟佩:龟甲装饰,象征长寿和智慧。
四贤:四位贤者。
后生:年轻人。
损益:得失。
见世:现世。
作神仙:追求超脱世俗的生活。
东都:洛阳(古代东都)。
九老:九位年长者。
誇荣贵:夸耀权贵。
南豳:南方农耕地区,这里指邠州(古地名)。
德行先:道德品行优秀。
翻译
出仕归来兼顾道义,从少年到白头始终如一。
儒士的帽子画像中,三人象征着友谊,龟甲配饰闪耀,四位贤者并列。
不要和年轻人讨论得失,暂且在这世上追求仙人般的超脱。
东都的九位长者夸耀权势富贵,但他们的德行不及南方农耕之地的人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舜民创作的,内容表达了对朋友间情谊的赞美和个人德行的自信。首句“出仕归来义两全”表明作者在外任职时保持了完整的品行和回归后仍旧坚守着自己的道德标准。“真从髫龀至华颠”则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品质自幼至老都未曾改变。

接下来的“儒冠绘像为三友,龟佩相辉是四贤”指的是与作者同样有着高尚品德的朋友们被画成图像,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团结和光辉。其中“三友”和“四贤”可能是对特定人物或理念的称呼。

“莫与后生论损益,且于见世作神仙”表达了作者不愿意与年轻一代讨论利弊得失,而是希望在当代就能被看做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者,达到一种像神仙般的境界。

最后两句“东都九老誇荣贵,未比南豳德行先”则是对比了东都(可能指代某一地点)的九位长者在荣耀和地位上的自豪,以及自己对于德行的追求和实践,比之于南豳的德行为更为超前。

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于友谊、品德和精神境界的高扬,同时也透露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崇高理想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张舜民

张舜民
朝代:宋   字:芸叟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生辰:1065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猜你喜欢

绮罗香

屑面轻匀,搓酥滑润,传自香闺新制。

样学桃花,小印脂痕红腻。

想晓趁、戛釜时光,正娇伴、扶床年纪。

全不妨、肠断行人,垂涎先在下风矣。

桥梁临水堪认,道是蒋家妹小,食单亲试。

作罢羹汤,掺手入厨重洗。

笑曲燕、画地虚名,爱啮唇、颂椒风味。

莫教恁、说与彭郎,况宁王宅里。

(0)

课儿联·其一一八

松风亭下路;定惠寺前花。

(0)

寿阳

马首遗封在,羊头古寨平。

云深一邑冷,地僻众泉清。

石角分成路,山腰束入城。

韩碑何处访,怊怅不胜情。

(0)

出都过芦沟桥

九馗车马暮骎骎,几曲浑河落日阴。

来似闲云去流水,比桥原不变人心。

(0)

送陈理堂学博归江南·其二

闲坊冷曲共嬉游,漠漠风情似水柔。

二月浓春过病里,十年往事满心头。

狂来每倚三分酒,别去谁消一丈愁。

拔脚软红君竟得,不辞典尽鹔鹴裘。

(0)

梁可堂为作山木册因题其上

贱子原多癖,先生自不闲。

夜归江上梦,晨点雨中山。

寒翠自然积,野云何处还。

愿从幽绝境,对结屋三间。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