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荒凉,小立回廊,夕阳斜矬。
认画栋妆楼,红窗疏敞,长楸修竹,绿叶婆娑。
满地浓阴,一声啼鸟,乔木森森绕薜萝。
玲珑石,仿奇峰怪岫,几朵青螺。风流此地经过。
剩玩月、荒台照素娥。
想当日繁华,如今休矣,一朝散尽,妙舞轻歌。
烛灺香消,光沈响绝,过客空增感慨多。
风来处,听檐铃敲动,犹似鸣珂。
触目荒凉,小立回廊,夕阳斜矬。
认画栋妆楼,红窗疏敞,长楸修竹,绿叶婆娑。
满地浓阴,一声啼鸟,乔木森森绕薜萝。
玲珑石,仿奇峰怪岫,几朵青螺。风流此地经过。
剩玩月、荒台照素娥。
想当日繁华,如今休矣,一朝散尽,妙舞轻歌。
烛灺香消,光沈响绝,过客空增感慨多。
风来处,听檐铃敲动,犹似鸣珂。
这首《沁园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富有诗意的废园景象。开篇“触目荒凉,小立回廊,夕阳斜矬”,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时间与空间交织的意境之中,夕阳的余晖洒在废弃的园中,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接着,“认画栋妆楼,红窗疏敞,长楸修竹,绿叶婆娑。”诗人通过描绘园中的建筑和植物,展现了昔日的繁华与生机,与当前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红窗与绿叶,虽已失去往日的光彩,却依然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满地浓阴,一声啼鸟,乔木森森绕薜萝。”这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凄美,鸟鸣声打破了寂静,却也显得孤独而哀伤。乔木环绕,薜萝缠绕,构成了一幅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面。
“玲珑石,仿奇峰怪岫,几朵青螺。”石头被比作奇峰怪岫,青螺则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灵气,暗示着即使在荒废之地,自然之美依然存在,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风流此地经过。剩玩月、荒台照素娥。”诗人回忆过往,曾经有人在此游玩赏月,月光下的女子如同嫦娥般美丽,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只剩下月光与荒台相伴。
“想当日繁华,如今休矣,一朝散尽,妙舞轻歌。”诗人感慨于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往,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只有歌舞的痕迹留在记忆中。
“烛灺香消,光沈响绝,过客空增感慨多。”夜幕降临,灯火熄灭,香气消散,四周一片寂静,过往的喧嚣与热闹都已消失,留给后来者的是无尽的感慨。
“风来处,听檐铃敲动,犹似鸣珂。”最后,风吹过,檐铃轻轻摇动,发出悦耳的声音,仿佛是古代贵族马蹄声的回响,引人遐想。
整首词通过对废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好去嵩阳客,清河稳放船。
东州新学校,南郭富林泉。
悟道先生敏,为文子弟传。
乌皮常隐几,黄绢动成篇。
太尉风流在,裴休理性玄。
老松生干直,大海得珠圆。
肆笔君房好,论才贾傅传。
尚书行给札,博士久虚员。
献策诸公喜,谈经众手编。
长鲸鳞鬣就,仪凤羽毛鲜。
小子甘环堵,穷途懒著鞭。
家贫门外辙,酒价杖头钱。
官冷虽知命,身閒学问禅。
功名看异日,交契懒同年。
明月行梁苑,凉风度颍川。
叫阍宜上疏,负郭莫归田。
散饮杯投地,更阑斗挂天。
离怀吟不足,弹断古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