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寸都堪屐齿留,此中何处觅边愁。
饥来无限青松叶,更汲寒泉煮石头。
寸寸都堪屐齿留,此中何处觅边愁。
饥来无限青松叶,更汲寒泉煮石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的《千山寄诸子五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足,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首句“寸寸都堪屐齿留”,以“寸寸”形容山中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行人的足迹,既表现了山林的广阔与深邃,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融入。同时,“屐齿留”这一细节,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人在自然中的存在感。
次句“此中何处觅边愁”,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在这样的环境中,边愁(边缘的忧愁)无处可寻,暗示了诗人已从日常的烦恼中解脱出来,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净化与升华。
后两句“饥来无限青松叶,更汲寒泉煮石头”,进一步展示了山中生活的自给自足与闲适。当饥饿来临时,青松叶可以充饥;寒泉可以用来煮石头,既是生存的智慧,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反映了他对生活质朴而纯粹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自我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
聊把芳尊,殷勤劝、斜阳休坠。
吾老矣,难从仙客,采丹丘李。
且趁风光一百五,园林尚有残红缀。
更忉忉、百舌对般春,声能美。鸾钗绊,游丝细。
鸳袖惹,香尘腻。想吴姬越女,踏青才尔。
争似江南樗枥社,俚歌声拂行云里。
又枝头、梅子正酸时,莺知未。
已是三堪乐,更是百无忧。
山朋溪友呼酒,互劝复争酬。
钓水肥鲜鳊鳜,采树甘鲜梨栗,䆉稏一齐收。
树底飞轻盖,溪上放轻舟。笑鸱夷,名已谢,利还谋。
蜗蝇些小头角,何事被渠钩。
春际鹭翻蝶舞,秋际猿啼鹤唳,物我共悠悠。
倚棹明当发,归梦落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