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君法苑思冲虚,使我真乘刃有馀。
若使龙光时可待,应怜僧肇论成初。
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萧寺讲轩横淡荡,帝乡云树正扶疏。
几生曾得阇瑜意,今日堪将贝叶书。
一振微言冠千古,何人执卷问吾庐。
观君法苑思冲虚,使我真乘刃有馀。
若使龙光时可待,应怜僧肇论成初。
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萧寺讲轩横淡荡,帝乡云树正扶疏。
几生曾得阇瑜意,今日堪将贝叶书。
一振微言冠千古,何人执卷问吾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知玄的作品,名为《荅僧澈》。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高超修养和深厚的佛学造诣。
"观君法苑思冲虚,使我真乘刃有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僧澈的佛法修持达到了极高境界,对于自己而言,即使是真正的禅定之道,也还觉得有些许不够。
"若使龙光时可待,应怜僧肇论成初。" 这里提到的是僧肇,他是中国佛教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僧肇的同情和赞赏,以及对于他早期成就的认可。
"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这里“五车”指的是佛经中的五部大乘经典,而“九趣”则是佛教中对不同众生根机所设立的九种宣说方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经典和宣说方式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自己才能的自谦。
"萧寺讲轩横淡荡,帝乡云树正扶疏。"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佛教讲经场景,其中“萧寺”、“讲轩”、“帝乡”、“云树”都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几生曾得阇瑜意,今日堪将贝叶书。" 这里“阇瑜意”是指禅宗中对真理的体悟,而“贝叶书”则是佛经的一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多生累积下来的修为,以及今天能够领会并传承这些深奥教义的自信。
"一振微言冠千古,何人执卷问吾庐。" 这两句中,“一振”指的是一次轻轻地摇动或提起,而“微言”则是对佛法精髓的点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所传承的教义之重要,以及对后来者可能询问其庐舍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佛学素养和高超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佛法真理的追求与敬仰。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老柳中间野岸滨,水清常照村边身。
白鸥黄鸟相忘久,来往如今不避人。
高楼百馀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聊凭危堞望,倍起异乡情。
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
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
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