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己酉岁九月九日》,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以及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首句“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描绘了秋天夜晚的凄冷氛围,秋色渐深,风露交织,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悲凉的意境。接着,“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衰败景象,草木不再生机勃勃,只余下一片荒凉。随后,“清气澄馀滓,杳然天界高”则转向对天空的描写,清新的空气洗净了尘埃,仿佛与高远的天界相连,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然而,这种超脱感很快被“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的景象打破,哀鸣的蝉声和高飞的大雁,都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接下来,“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诗人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万物在不断变化中寻求延续,而人类的生命同样充满了劳苦。紧接着,“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表达了对生命终将消逝的忧虑,让人心生焦虑。最后,“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诗人选择以饮酒来排解心中的愁绪,试图在浊酒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而“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则表明诗人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感到无奈,只能珍惜眼前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描绘深秋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思考,展现了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深刻感悟,体现了陶渊明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绕膝声疏,剩雪片、鱼倾翠蓝。
无复伴、书床镜槛,砌左窗南。
似入醉乡呼不醒,本来佛土想非凡。
上乘禅、悟到死猫头,应细参。花影暮,香已酣。
泡影灭,水空涵。叹物犹如此,人亦何堪。
白凤曾传春九九,红羊又到劫三三。
向图中、省识旧东风,新署衔。
碧窗似雾,正炉烟轻飏,屏山深闭。
镇日闲庭春寂寂,过尽养花天气。
挂柳残阳,滴蕉细雨,总是凄凉味。
病怀萧索,锦笺书就慵寄。
渐看花到将离,草成旧梦,忍把雕栏倚。
香涴苔痕红泪湿,薄暮东风又起。
有限韶华,无边愁绪,非复当时意。
一杯婪尾,趁春归去犹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