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得冬残是野梅,依然春傍柳边回。
不知鬓影星星去,只道年光恰恰来。
喜为农占秋有廪,懒于僧问劫经灰。
历头且复从今数,笑口都能几度开。
催得冬残是野梅,依然春傍柳边回。
不知鬓影星星去,只道年光恰恰来。
喜为农占秋有廪,懒于僧问劫经灰。
历头且复从今数,笑口都能几度开。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冬梅催促着冬天的消逝,春柳则迎接新生的景象。诗人通过“催得冬残”与“依然春傍柳边回”,巧妙地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接着,“不知鬓影星星去,只道年光恰恰来”两句,将个人的时光流逝与季节变换相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喜为农占秋有廪,懒于僧问劫经灰”则体现了诗人对农业丰收的喜悦和对佛教哲学的淡然态度,展现出一种生活哲学。最后,“历头且复从今数,笑口都能几度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生机与变化,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
我登三相台,南望双巽峰,俯视下界如凌空。
开元老树可百丈,断崖尽日呼颠风。
甘郎攀果学猿挂,杨子枕石飞泉中。
垂藤离地坐我稳,袒跣长啸如乘龙。
呜呼昔人不再得,台上土花几秋色。
前身不与后身期,白云岂识萝衣客。
安得近代颜辉来,画我石上惊风雷。
角鹰一侧目,所视无穹苍,臂鞲索饱非所长。
良马一振鬣,所向无穷荒,内闲待秣安可常。
丈夫心胆塞天地,身与世道为低昂。
况从世外发高趣,蓬蒿岂足誇翱翔。
我怜古道满荆棘,岁晚狐兔争跳梁。
今年识君谷水傍,爱君骏气如鹰扬。
愿君莫如我,学步成踉跄。
愿君莫如我,用拙甘六藏。
茅舍深居,已无马师问梅子,木叶蔽膝,尚有懒瓒知南阳。
九峰之外天茫茫,寒梅欲花春在霜。
兴来拂袖谢丘壑,阔视四海皆吾乡。
我有解缆歌一章,如击瓦缶无宫商。
吴松江上为君歌,一发怒潮卷雪天风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