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三相台,南望双巽峰,俯视下界如凌空。
开元老树可百丈,断崖尽日呼颠风。
甘郎攀果学猿挂,杨子枕石飞泉中。
垂藤离地坐我稳,袒跣长啸如乘龙。
呜呼昔人不再得,台上土花几秋色。
前身不与后身期,白云岂识萝衣客。
安得近代颜辉来,画我石上惊风雷。
我登三相台,南望双巽峰,俯视下界如凌空。
开元老树可百丈,断崖尽日呼颠风。
甘郎攀果学猿挂,杨子枕石飞泉中。
垂藤离地坐我稳,袒跣长啸如乘龙。
呜呼昔人不再得,台上土花几秋色。
前身不与后身期,白云岂识萝衣客。
安得近代颜辉来,画我石上惊风雷。
这首元代诗人惟则的《游三相台示甘杨诸友》描绘了作者在三相台的游览体验,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诗中运用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人物活动,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首先,诗人以“我登三相台,南望双巽峰”开篇,点明地点,并通过“俯视下界如凌空”的描述,展现出一种高远的视角,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超然与豁达。接着,“开元老树可百丈,断崖尽日呼颠风”两句,通过描绘古老的树木和呼啸的山风,营造出一种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含着历史的沧桑感。
“甘郎攀果学猿挂,杨子枕石飞泉中”则通过具体的人物活动,如甘郎模仿猿猴攀果的姿态,杨子在岩石间枕石听泉,展现了人在自然中的自在与和谐,同时也寓含着对古人智慧与生活情趣的赞美。
“垂藤离地坐我稳,袒跣长啸如乘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自由与宁静。最后,“呜呼昔人不再得,台上土花几秋色”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感慨,同时“前身不与后身期,白云岂识萝衣客”则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追求。
全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融入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感悟。
鸿沟既割归太公,旋复背之非英雄。
美人临死何从容,有此差足慰重瞳。
英布周殷愧入地,蒙面何以见江东。
芳魂至今舞春风,其与项庄拔剑之意将无同。
啼鹃集之血泪红。
吁嗟乎野鸡难复位宫闱,生玷辟阳死赤眉。
刘季楚歌空自悲。
美人泉下目未瞑,为告愤王应齿冷。
青燐婆娑助清影。
殽函失鹿鹿有归,芒砀斩蛇蛇弗违。
赤乌白鱼归新命,陈仓雄雌宝鸡双双飞。
孤臣徒搏雕虎将何为。
尔羊来思角戢戢,驯扰直似鸥忘机。
鸦儿军士偶不成,谁知忽震天狼威。
鞭龙龙髯堕,驾鼍鼍梁疲。
骑鲸鲸尾赤,跨鳌鳌背危。
神鳅出没封豕随,水犀八万声如雷。
鹳乎鹅乎一网尽,尔羊助天为虐是耶非。
孤臣独抱啼鹃悲,吁嗟乎,孤臣独抱啼鹃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