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徒已死,思之恨无涯。
生者非素心,还作死者嗟。
今古悲略同,斯道竟奈何。
哀弦直易绝,哭词曲难歌。
死者徒已死,思之恨无涯。
生者非素心,还作死者嗟。
今古悲略同,斯道竟奈何。
哀弦直易绝,哭词曲难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哭诗六章》中的第一首,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对生者无情行为的批判。诗中“死者徒已死,思之恨无涯”表现了诗人对逝者无法慰藉的心情,哀思如海,无边无际。“生者非素心,還作死者嗟”则是对那些生活中的冷漠者进行指责,他们没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肠,对逝者的去世视若无睹。
接着的“今古悲略同,斯道竟奈何”表达了诗人对于生与死、古今更替的哀叹,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面对死亡和离别,人们总是感到悲伤和无奈。而最后两句“哀弦直易绝,哭词曲难歌”则写出了诗人在悲痛中想要借助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发现即使是哀婉的琴声也不足以表达心中的哀痛,哭词更是难以用曲调来完全传递。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人性的批判,展现了一个深刻而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