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实有寄,天岂偶生才。
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
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
岂谓登临处,飘然独往来。
斯文实有寄,天岂偶生才。
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
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
岂谓登临处,飘然独往来。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题目为《题雱祠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才智之士难以遇合的感慨,以及对于时代变迁、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哀叹。
“斯文实有寄,天岂偶生才。”这里,“斯文”指的是文化艺术或文学才能,“实有寄”意味着这些才华并非虚幻,而是真实存在的。“天岂偶生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天赋之才难得遇见的感慨,似乎是在感叹自己或者某位英雄才子的不易。
“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凤鸟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与美好,而“一日”则意味着转瞬即逝。这里的“梁木摧”形象化地表达了时间流逝、事物更迭的情景。
“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烟留衰草”暗示着秋意已浓,万物凋零之时,而“风造暮林哀”则是对于黄昏落幕、林间风声所引起的无尽哀伤。
“岂谓登临处,飘然独往来。”这里,“岂谓”表达了诗人对某种情况的怀疑或反问,而“登临处”则是指站在高处远眺。“飘然独往来”则描绘出一位孤独者在风中自由自在地行走,似乎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对于才华和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个人面对历史变迁时的情感体验。王安石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锐利的政治洞察力,在这短短几行诗句中,勾勒出了一个宏大而又复杂的思想世界。
幽兰出深林,得上君子堂。
置之顾盼地,蔼蔼振馀光。
春风茁其芽,暗淡飘天香。
刈防岂无用,授梦方荐祥。
纫佩美屈子,披风快襄王。
秋高白露下,摧折增感伤。
愿与菊同瘁,羞随莸并长。
收根归旧林,肯改无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