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雱祠堂》
《题雱祠堂》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斯文实有寄,天岂偶生才。

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

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

岂谓登临处,飘然独往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pāngtáng
sòng / wángānshí

wénshíyǒutiānǒutiāncái

fèngniǎoqiānqiūliángcuī

yānliúshuāicǎohènfēngzàolínāi

wèidēnglínchùpiāoránwǎnglái

注释
斯文:指文学艺术或有教养的行为。
实:实际上。
寄:寄托。
岂:难道。
偶:偶然。
凤鸟: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鸟,象征贤能或盛世。
去:离开。
梁木:比喻栋梁之材。
摧:摧毁。
烟留:烟雾停留。
衰草:枯萎的草。
恨:遗憾。
风造:风吹起。
暮林:傍晚的树林。
哀:悲哀。
岂谓:怎能料到。
登临:登山临水,泛指游览或登高。
飘然:轻盈自在的样子。
独往来:独自来去。
翻译
文学艺术寄托着深意,上天并非偶然造就人才。
一旦凤凰展翅离去,千年栋梁也会随之倾颓。
烟雾笼罩着衰败的草木,风声带来傍晚树林的悲哀。
谁能想到,在这登高之处,我独自飘然而来又去。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题目为《题雱祠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才智之士难以遇合的感慨,以及对于时代变迁、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哀叹。

“斯文实有寄,天岂偶生才。”这里,“斯文”指的是文化艺术或文学才能,“实有寄”意味着这些才华并非虚幻,而是真实存在的。“天岂偶生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天赋之才难得遇见的感慨,似乎是在感叹自己或者某位英雄才子的不易。

“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凤鸟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与美好,而“一日”则意味着转瞬即逝。这里的“梁木摧”形象化地表达了时间流逝、事物更迭的情景。

“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烟留衰草”暗示着秋意已浓,万物凋零之时,而“风造暮林哀”则是对于黄昏落幕、林间风声所引起的无尽哀伤。

“岂谓登临处,飘然独往来。”这里,“岂谓”表达了诗人对某种情况的怀疑或反问,而“登临处”则是指站在高处远眺。“飘然独往来”则描绘出一位孤独者在风中自由自在地行走,似乎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对于才华和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个人面对历史变迁时的情感体验。王安石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锐利的政治洞察力,在这短短几行诗句中,勾勒出了一个宏大而又复杂的思想世界。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寄李起居四韵

楚女梅簪白雪姿,前溪碧水冻醪时。

云罍心凸知难捧,凤管簧寒不受吹。

南国剑眸能盼眄,侍臣香袖爱僛垂。

自怜穷律穷途客,正怯孤灯一局棋。

(0)

古风·其十二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

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

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0)

次韵陈介然幽兰翠柏之作·其一幽兰

幽兰出深林,得上君子堂。

置之顾盼地,蔼蔼振馀光。

春风茁其芽,暗淡飘天香。

刈防岂无用,授梦方荐祥。

纫佩美屈子,披风快襄王。

秋高白露下,摧折增感伤。

愿与菊同瘁,羞随莸并长。

收根归旧林,肯改无人芳。

(0)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0)

夜寒

江云作雪暗郊原,竟夜风声万马奔。

槁面暂朱知酒酽,曲身成直赖炉温。

幼舆正复宜岩石,倚相犹能读典坟。

米贵仅供糜粥用,自伤无力济元元。

(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三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