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暑追凉荫碧萝,清池咫尺阻经过。
眼前喜见芬陀利,鼻观重参乾闼婆。
绰约汉宫黄傅额,依稀洛浦袜凌波。
远公自结庐山社,一笑拈花意若何。
逃暑追凉荫碧萝,清池咫尺阻经过。
眼前喜见芬陀利,鼻观重参乾闼婆。
绰约汉宫黄傅额,依稀洛浦袜凌波。
远公自结庐山社,一笑拈花意若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避暑的田园风光图景。开篇“逃暑追凉荫碧萝,清池咫尺阻经过”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示了诗人为了寻求清凉而远离炎热的环境,并且在自然中找到了宁静与享受。在这里,“碧萝”指的是荷花,它们生长在水中,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咫尺”形容水面宽阔,可以阻挡过往行人,这里可能是诗人对美好景象的一种渴望和追求。
接着,“眼前喜见芬陀利,鼻观重参乾闼婆”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其中“芬陀利”、“乾闼婆”可能是指各种香草或花朵,它们不仅给视觉带来享受,也让嗅覺得到满足。这表明诗人对自然之美有着细腻的感知和深刻的欣赏。
第三句“绰约汉宫黄傅额,依稀洛浦袜凌波”中,“汉宫黄傅额”可能是指古代宫廷中的装饰或服饰,而“洛浦袜凌波”则描绘了水边景致,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体验。
最后,“远公自结庐山社,一笑拈花意若何”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古代隐逸之士的向往,以及自己在大自然中拈花微笑的悠然心境。“远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隐者,而“庐山社”则是一种隐逸生活的象征。整体而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总结来说,此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寄托和情感满足的心路历程,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