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丹朱戏,难禁清昼长。
敢言白玉局,聊取紫罗囊。
角道空传记,乘除自有方。
儿童争画纸,漫学老夫狂。
不作丹朱戏,难禁清昼长。
敢言白玉局,聊取紫罗囊。
角道空传记,乘除自有方。
儿童争画纸,漫学老夫狂。
这首诗描绘了在漫长的白天里,诗人通过下棋来消磨时光的情景。首句“不作丹朱戏,难禁清昼长”中,“丹朱”可能象征着孩童的游戏,诗人似乎在说,没有孩童的游戏陪伴,漫长的白天难以打发。接着,“清昼长”点明了时间的悠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寂寞的氛围。
“敢言白玉局,聊取紫罗囊”两句,诗人将下棋的棋盘比作“白玉局”,形象地展示了棋盘的精美与珍贵,同时也暗示了下棋时的专注与享受。而“紫罗囊”则可能是用来装棋子的小袋子,这里用以形容下棋时所携带的物品,也体现了对下棋活动的重视和喜爱。
“角道空传记,乘除自有方”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下棋的策略与智慧。角道,即棋局中的角部,此处指下棋时的布局策略;“乘除”则可能暗喻了棋局中胜败的计算与变化,强调了下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智力的较量和策略的应用。
最后,“儿童争画纸,漫学老夫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孩子们在模仿大人的样子,用纸画画,或许是在尝试模仿大人的行为,包括下棋。这既表现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模仿欲,也侧面反映了下棋活动对他们的吸引和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下棋这一活动在不同人群中的不同意义,既有对孤独时光的消遣,也有对智慧与策略的追求,以及对年轻一代的启发与影响。
秉节降金台,徘徊瞻斗杓。
斗杓东回旋,北极终不摇。
下直长安西,三二骨肉交。
骨肉谁忍割,矧此多危途。
含凄感悲风,羞作儿女号。
长弧射天狼,拥彗扫旄头。
日月会中天,聚首是何朝。
各自养时晦,慎言思寡尤。
吾慕严先生,殊非巢许徒。
出处似合道,为义匪为高。
宾友分已定,从官何乃劳。
展足卧故人,故态知狂奴。
欠伸动天象,况乃人主乎。
惜哉帝王真,大老归江湖。
孰谓天地量,徒见客星孤。
公卿满汉庭,纷纷索谶图。
满面英灵气。有平生、撑肠拄腹,五千文字。
读破诗书兼读律,打叠通何再世。
奈举目、河山都异。
论语为薪玄覆瓿,莽乾坤、那有经生事。
拚笔砚,永焚弃。无端插脚淮南市。
尽销磨、关符野?,堠官亭吏。
鄂渚风烟回首处,梦里惊魂尚悸。
祇剩得、须眉如此。
汉上题襟襟上酒,这斑斑、认是铜仙泪。
还一笑,买新醉。
蓦思量、镜中人影,春风犹识娇面。
青风才落沧桑改,拂拭画奁重见。看万遍。
抵一霎、灵洲聚窟香痕现。桃哀柳叹。
问前度刘郎,当年张绪,对此恨深浅。
青溪曲,当日枇杷庭院。寒烟衰草相半。
梅边便唤香魂起,争奈地移天换。君莫怨。
犹博得、黄金骨贵江山贱。鸳鸯冢畔。
指两点金焦,眉横黛损,极目水天远。
算悠悠、离家岁月,转眴蟾圆五度。
良辰又屈中秋节,喜见冰轮缟素。愁欲诉。
听笑语喁喁,是人家儿女,秋心如许。
对半榻孤灯,今夕何夕,乱蛩鸣断础。帘低户。
吟到坡仙水调,琼楼玉宇何处。
乾坤板荡真多事,直觉筹安无具。君应悟。
譬皓魄、当空偏有浮云聚。金瓯可固。
正良夜好天,茫茫百感,叹不如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