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面英灵气。有平生、撑肠拄腹,五千文字。
读破诗书兼读律,打叠通何再世。
奈举目、河山都异。
论语为薪玄覆瓿,莽乾坤、那有经生事。
拚笔砚,永焚弃。无端插脚淮南市。
尽销磨、关符野?,堠官亭吏。
鄂渚风烟回首处,梦里惊魂尚悸。
祇剩得、须眉如此。
汉上题襟襟上酒,这斑斑、认是铜仙泪。
还一笑,买新醉。
满面英灵气。有平生、撑肠拄腹,五千文字。
读破诗书兼读律,打叠通何再世。
奈举目、河山都异。
论语为薪玄覆瓿,莽乾坤、那有经生事。
拚笔砚,永焚弃。无端插脚淮南市。
尽销磨、关符野?,堠官亭吏。
鄂渚风烟回首处,梦里惊魂尚悸。
祇剩得、须眉如此。
汉上题襟襟上酒,这斑斑、认是铜仙泪。
还一笑,买新醉。
这首词以“满面英灵气”开篇,描绘了赵渊甫的形象,透露出他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气质。接下来,“撑肠拄腹五千字”赞美了他的博学多才,而“读破诗书兼读律”则强调他对律法的研习。然而,“奈举目、河山都异”表达了对时局变迁的感慨,暗示了赵渊甫可能身处动荡的时代。
“论语为薪玄覆瓿”一句,将《论语》比喻为烧火的薪柴,形象地说明他的学问被忽视或废弃,而“莽乾坤、那有经生事”则揭示了现实中的困境,经生(注疏儒家经典的学者)在乱世中无所作为。“拚笔砚,永焚弃”表达了对这种境遇的无奈与决绝。
下片转而描述赵渊甫在淮南市的生活,感叹他的才华被“销磨”和“堠官亭吏”的冷遇。词人通过“鄂渚风烟回首处,梦里惊魂尚悸”,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最后,“汉上题襟襟上酒,这斑斑、认是铜仙泪”借酒浇愁,将赵渊甫的哀愁比作铜仙台上流下的泪水,凄凉而感人。
结尾“还一笑,买新醉”虽有自我宽慰之意,但更多的是无奈与逃避现实的苦涩。整首词以赵渊甫的遭遇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人才命运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老翁老婆造大药,铅汞二金用不错。
出汤入火少精神,半生半死相依约。
依约由来一甲子,上阴下阳相伏矣。
世上喧喧若得之,鬼官不收免生死。
铅是铅,汞是汞,世上人人总能用。
草黄芽,木黄芽,世上人人总谩誇。
自古口传不形纸,烧者徒劳尽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