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游重过日,双鬓已如秋。
古树连云干,苍枝傍日浮。
阴垂先代影,僧似六朝幽。
翠藓横铺地,相贪竟日留。
胜游重过日,双鬓已如秋。
古树连云干,苍枝傍日浮。
阴垂先代影,僧似六朝幽。
翠藓横铺地,相贪竟日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造访永兴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古树、僧人、苔藓等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深邃的禅意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句“胜游重过日,双鬓已如秋”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再次游览此地,而自己年华已逝,两鬓斑白,如同秋天的景象,流露出岁月不居的感慨。接着,“古树连云干,苍枝傍日浮”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古树的高大与苍老,树干直入云霄,枝条在阳光下仿佛漂浮,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随后,“阴垂先代影,僧似六朝幽”则将目光转向寺庙,暗示着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僧人的形象仿佛穿越回了六朝时期,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最后,“翠藓横铺地,相贪竟日留”以苔藓的生长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历史的对话,以及对美好时光的不舍与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与自然之间深刻联系的感悟,具有浓郁的哲思性和艺术感染力。
步屐出东津,遥跂石角山。
山回道亦转,卓荦烟云间。
何人峻重阁,三休直孱颜。
吾想造化功,为此肃神奸。
嵌岩或中穴,特立气甚顽。
此角谁可折,宁当混尘寰。
游士何足知,但剥苔藓斑。
西首望城闉,群山合如环。
下临有鼻道,落日行人还。
枫叶秋欲丹,芜江逗潺潺。
重游何用戒,蓬户初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