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小亭清且孤,渔父送酒刚百壶。
水风欺人双鬓短,飞瀑不救诗肠枯。
轻帆翩翩进复却,蒲梢初长莲未萼。
惟有杨花恨别离,化为萍草犹飘泊。
浮生百年无定踪,太平景象长雍容。
不妨烂醉卧溪上,夜听黑潭鸣水龙。
溪南小亭清且孤,渔父送酒刚百壶。
水风欺人双鬓短,飞瀑不救诗肠枯。
轻帆翩翩进复却,蒲梢初长莲未萼。
惟有杨花恨别离,化为萍草犹飘泊。
浮生百年无定踪,太平景象长雍容。
不妨烂醉卧溪上,夜听黑潭鸣水龙。
这首《溪亭》由明代诗人石宝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山水田园画卷。
首先,诗中的“溪南小亭清且孤”一句,以“清”和“孤”两个字,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孤独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小天地之中。接着,“渔父送酒刚百壶”则以渔父的淳朴与慷慨,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生活气息。
“水风欺人双鬓短,飞瀑不救诗肠枯”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水风与飞瀑赋予情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仍感到内心的空虚与疲惫,仿佛无论多么壮丽的景色也无法填补心灵的空缺。
“轻帆翩翩进复却,蒲梢初长莲未萼”描绘了轻舟在水面缓缓行进,以及岸边蒲草初长、莲花未开的景象,既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着生命的成长与变化。
“惟有杨花恨别离,化为萍草犹飘泊”一句,借杨花随风飘散,比喻诗人对别离的感慨,即使化为萍草,依然随波逐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哀愁。
最后,“浮生百年无定踪,太平景象长雍容”点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但即便如此,诗人仍然选择在自然中寻找慰藉,以“不妨烂醉卧溪上,夜听黑潭鸣水龙”结束全诗,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生活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生之感,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