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宣妙寺偶成》
《宣妙寺偶成》全文
宋 / 卫宗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孤寺萧然寄碧岑,尘无半点到僧门。

风传钟鼓万家县,山绕犁锄十里村。

一榻高眠慨今夕,八窗洞达纳乾坤。

此行梅月孤良觌,雨打寒林晚复昏。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uānmiàoǒuchéng
sòng / wèizōng

cuìguāngzhōngténgzhǔzhàng绿cóngzhú

yōuxúnshìchùkānpánjuéshèngdāngniánchē

注释
孤寺:孤独的寺庙。
萧然:寂静无人。
碧岑:青翠的山峰。
尘无半点:没有一点尘世纷扰。
僧门:僧人的住所。
风传:风吹过。
钟鼓万家县:钟鼓声传遍万家。
犁锄:农具。
十里村:十里的村庄。
一榻高眠:躺在高高的床榻上。
慨今夕:感慨今夜。
八窗洞达:八面窗户开阔通透。
纳乾坤:包容天地。
梅月:梅花和月亮。
孤良觌:孤独而美好的相遇。
雨打:雨点打在。
寒林:寒冷的树林。
晚复昏:夜晚又转为黄昏。
翻译
孤零零的寺庙坐落在碧绿的山峰旁,尘世的喧嚣丝毫未侵入僧人的世界。
清风传送着寺庙钟鼓的声音,响彻了周围千家万户,环绕的山峦下是耕作的十里村庄。
在这张高榻上,我感叹今夜的宁静,八扇窗户敞开着,接纳天地万物。
这次行程中,只有梅花和月亮陪伴,夜晚的冷雨打在寒冷的树林,天色渐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寺庙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僧侣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孤寺萧然寄碧岑"一句,以“孤寺”为起点,设定了一种远离尘世、隐逸于深山之中的意境。“碧岑”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暗示了寺庙所处环境的清幽与神秘。

"尘无半点到僧门"进一步强调了寺院的洁净和宁静,连尘埃都不曾侵扰,这种境界让人不禁联想到了僧侣们远离红尘、专注修行的情景。

接下来的"风传钟鼓万家县,山绕犁锄十里村"则是对寺院周遭环境的描写。风中传来的钟声和鼓声,是连接寺庙与外界生活的一种象征,而“山绕犁锄十里村”则展现了寺院所在之地的自然景观,山环村寨,给人一种深藏不露的感觉。

"一榻高眠慨今夕,八窗洞达纳乾坤"这两句诗,则是对僧侣生活状态的一种写实。一个简单的床榻,却能让人享受高远的睡眠;八个窗户都能通风透光,让室内外界相连,纳入了广袤的天地之气。

最后两句"此行梅月孤良觌,雨打寒林晚复昏"则是对寺院中特定时刻和景象的描绘。“梅月”、“孤良觌”都是对清冷美好的写照,而“雨打寒林晚复昏”则增加了一种凄凉感,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幻莫测。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意境。

作者介绍

卫宗武
朝代:宋

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猜你喜欢

挽吴恭亨妾李氏联

历历前因,纵入梦金环,来世何如今世;

人人此憾,即不吟荩箧,苏家亦甚元家。

(0)

挽张百熙联

德业蕴辉光,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

衡湘毓灵秀,诗人咏旃,曰生甫及申。

(0)

挽张之洞联

北斗时望高,学为名儒,仕为名相;

南皮家世重,前有文达,后有文襄。

(0)

挽梁章钜妻郑夫人联

千里蒪羹,方偕归隐,三间茆屋,幸免赁舂,卅八载鸿案相庄,痛半世钗荆,彤史遽亡贤德曜;

鉴鞶才思,葭末心钦,书带家声,兰猷耳熟,廿六年鲤庭陪侍,对后堂丝竹,绛帷望断老彭宣。

(0)

挽彭玉麟联

品似范希文,当为秀才时,即任天下;

心同岳少保,行到黄龙府,痛饮诸君。

(0)

挽张之洞联

一代峙龙门,未随吾党步趋,矫枉自知前日过;

千秋付麟史,即论平生学术,博通已觉后来难。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