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尔解临池,渠爷未学诗。
老夫何足似,弊宅倘因之。
芦笋穿荷叶,菱花罥雁儿。
郗公不易胜,莫著外家欺。
怜尔解临池,渠爷未学诗。
老夫何足似,弊宅倘因之。
芦笋穿荷叶,菱花罥雁儿。
郗公不易胜,莫著外家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幽默诙谐的一面。从内容上看,诗人以轻松愉快的笔触,向萧氏甥展示了一种生活的乐趣和对文学创作的态度。
首句“怜尔解临池”,表达的是诗人对萧氏甥才华横溢的赞赏之情。这里,“怜尔”一词用得非常巧妙,既有怜爱之意,又含有诙谐之味。“渠爷未学诗”,则是诗人自谦之辞,表现出一种谦逊态度。
“老夫何足似”继续了这种自谦的语气,而“弊宅倘因之”则表明诗人的居所虽然简陋,但依然可以激发出创作的灵感。
接下来的两句“芦笋穿荷叶,菱花罥雁儿”,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水乡图景。这里,“芦笋”和“菱花”都是水生的植物,而“穿”与“罥”则展示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勃发。这两句既是对诗人居所周围环境的写照,也反映出诗人的艺术观——即便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发现诗意和美。
最后两句“郗公不易胜,莫著外家欺”,则是一种警示。这里,“郗公”指的是古代贤人郗疵,他以诚信著称。这两句意味着不要轻易地认为自己可以超越古人的智慧,同时也告诫读者不应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应当追求真实和内在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对文学创作态度的自我解嘲,展现了诗人特有的艺术风格和生活哲学。
别来何处,酒醒后,梦难觅。
晚日溪亭,清晓便挂帆席。
满载离愁,指去程、还作江南行客。
目断层城,数迢迢山驿。
素巾空染,泪痕斑、应是暗中滴。
记得轻分,玉箫犹自凄咽。昨夜东风,梅柳惊春色。
料伊也、没心情,过却好天良夕。
尽典春衣,换酒津亭,送君此行。
叹清朝有道,何曾逐客,有司议法,忍及书生。
归去来兮,噫其甚矣,见说江涛也不平。
君之友,岂都无义士,剖胆相明。挑诗行李如冰。
正趁得越山桃李春。
把从前豪举,著些老气,不应造物,到底无情。
雁荡烟霞,凤城风雨,两地相思魂梦清。
重来否,算海波未窄,犹可骑鲸。
似闲有俸钱,似仕无簿书。
似长免事任,似属非走趋。
病能加餐饭,老与酒不疏。
婆娑东湖上,幽旷足自娱。
时时唤客醉,小阁临红蕖。
钓鱼斫银丝,擘荔见玉肤。
檀槽列四十,遗声传故都。
岂惟豪两川,自足誇东吴。
但恨诗不进,榛荒失耘锄。
何当扫纤艳,杰作追黄初。
今日拆汝书,一读眼为明。
知汝即日归,明当遣舟迎。
想汝片帆东,翩若飞鸿征。
薄暮过梅市,咿讴双橹声。
到家亦尚早,城楼初发更。
草草一尊酒,为汝手自倾。
夜分不能寐,顿忘衰病婴。
岂惟病良已,白头黑丝生。
暂别亦不恶,益重父子情。
自今日相守,北窗同短檠。
六经焰久伏,百氏方纵横。
世俗摈孤学,未易口舌争。
此责在学者,草莱勿自轻。
汝壮父未死,相勉在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