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权臣外召君,已知天帝欲兴陈。
江淮若道无神物,谁报齐兵至寿春。
一旦权臣外召君,已知天帝欲兴陈。
江淮若道无神物,谁报齐兵至寿春。
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对陈武帝的深刻敬仰与思考。首句“一旦权臣外召君”,形象地描述了陈武帝在权臣外召的情况下,展现出非凡的领导力和决断力,暗示了他不凡的个人魅力与政治智慧。接着,“已知天帝欲兴陈”一句,运用神话色彩,表达了对陈武帝能够得到上天眷顾、实现国家复兴的期待与信仰,同时也暗含着对陈武帝英明神武的赞美。
后两句“江淮若道无神物,谁报齐兵至寿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假设性的提问,强调了陈武帝在面对强敌齐国的入侵时,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抵御外敌,保护国家领土完整。这里的“神物”既可理解为自然界的神灵庇佑,也可视为陈武帝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领导能力的象征。整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不仅展现了陈武帝的英雄形象,也传达了对忠诚、勇敢、智慧以及国家统一的深刻情感与价值追求。
春气熏陶蚕动纸,采桑女儿鬨如市。
昼饲夜喂时分盘,扃门谢客谨俗忌。
雪团落架抽茧丝,小姑缲车妇织机。
全家勤劳各有望,翁媪处分将裁衣。
官输私负索交至,尺寸不留但箱篚。
我身不煖煖他人,终日茅檐愁冻死。
纵敌稽山祸已胎,垂涎上国更荒哉。
不知养虎自遗患,只道求鱼无后灾。
梦见梧桐生后圃,眼看麋鹿上高台。
千龄只有忠臣恨,化作涛江雪浪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