蟆背似覆盂,蟆颐似偃月。
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
根源来甚远,百尺苍崖裂。
当时龙破山,此水随龙出。
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
禀受苦洁清,独与凡水隔。
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
蟆背似覆盂,蟆颐似偃月。
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
根源来甚远,百尺苍崖裂。
当时龙破山,此水随龙出。
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
禀受苦洁清,独与凡水隔。
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通过对虾蟆(即青蛙)的形态和水源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察与感悟。蟆背如同覆盖的盂器,蟆颐则似弯月之形,借此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细微之物的注意和赞赏。
水源来自远方,穿过百尺高的苍崖,显示出水的力量与生命力。龙破山而出,象征着强大和自由。这股水流入江之后,虽然江水变得浊黄,但它仍然保持着深碧色的清澈,与普通的河水有所区别。
诗人通过“禀受苦洁清”一句,表达了这股水不仅清澈,而且承载着天然之物的纯净。最后两句则从实用角度出发,赞美这水煮茶好、酿酒无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资源的珍视和利用。
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展示了苏轼在山水田园生活中的闲适心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江来章贡,小江出香城。
快哉一阁上,揖此二水清。
江落波澜静,江涨波澜惊。
四时五变化,两目常兼并。
登临苟得要,坐使万象呈。
吾闻邹国轲,耻作么么生。
平生浩然气,直与天地盈。
观水必观澜,寓言见真情。
雨集沟浍间,肯把青眼横。
长卿轲之徒,胸中气峥嵘。
学障百川东,词如三峡倾。
此道素自得,此景宜天成。
我本烟波徒,临流尝濯缨。
他年理渔艇,往寻鸥鹭盟。
倘绘新居图,载我一叶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