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虾蟆背》
《虾蟆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蟆背似覆盂,蟆颐似偃月。

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

根源来甚远,百尺苍崖裂。

当时龙破山,此水随龙出。

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

禀受苦洁清,独与凡水隔。

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

(0)
注释
覆盂:倒扣的碗。
蟆颐:蛙的下巴。
偃月:弯月形状。
月液:月光般的液体。
根源:源头。
苍崖:青色悬崖。
龙破山:龙的力量使山破裂。
深碧色:深绿色。
禀受:天生具有。
苦洁清:极纯净。
凡水:一般的水。
隔:隔离。
煮茶好:煮茶味道好。
翻译
蛙背像倒扣的碗,蛙的下巴像弯月。
说是月中的蛙,张口能吐出月光般的液体。
它的源头极其深远,源自百尺青色悬崖的裂缝。
当初有龙破开山体,这水便随着龙一起流出。
流入江中,尽管江水浑浊,它依然保持着深绿色。
它天生纯净,与一般的水隔离分明。
不仅煮茶味道绝佳,酿酒也必定无人能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通过对虾蟆(即青蛙)的形态和水源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察与感悟。蟆背如同覆盖的盂器,蟆颐则似弯月之形,借此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细微之物的注意和赞赏。

水源来自远方,穿过百尺高的苍崖,显示出水的力量与生命力。龙破山而出,象征着强大和自由。这股水流入江之后,虽然江水变得浊黄,但它仍然保持着深碧色的清澈,与普通的河水有所区别。

诗人通过“禀受苦洁清”一句,表达了这股水不仅清澈,而且承载着天然之物的纯净。最后两句则从实用角度出发,赞美这水煮茶好、酿酒无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资源的珍视和利用。

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展示了苏轼在山水田园生活中的闲适心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孙季蕃故居

笑语失诙谐,人谁不怆怀。

梦残秋雨寺,魂散夕阳街。

缺灶粘煎药,乾炉积燎柴。

风流何必葬,便拥菊花埋。

(0)

春怨

极浦蘋花白,空壕兰萼红。

伤心城上燕,飞入馆娃宫。

(0)

思归·其一

闹里看山不识真,偶来轩槛振衣尘。

诸峰便觉移相就,分付春风欲去人。

(0)

夏日游太湖·其二

气逼梅天溽,衣沾溜雨篷。

暗潮留地灢,阔水架天风。

黯黑初星出,颠狂一瓠空。

孙翁无片纸,说得五湖同。

(0)

点绛唇·其三赴池阳郡会,坐中见梅花赋丁亥九月己丑

踏白江梅,大都玉斫酥凝就。雨肥霜逗。

痴了闺房秀。莫待冬深,雪压风欺后。君知否。

却嫌伊瘦。仍怕伊僝僽。

(0)

寄题新居罗长卿观澜阁兰堂二首·其一

大江来章贡,小江出香城。

快哉一阁上,揖此二水清。

江落波澜静,江涨波澜惊。

四时五变化,两目常兼并。

登临苟得要,坐使万象呈。

吾闻邹国轲,耻作么么生。

平生浩然气,直与天地盈。

观水必观澜,寓言见真情。

雨集沟浍间,肯把青眼横。

长卿轲之徒,胸中气峥嵘。

学障百川东,词如三峡倾。

此道素自得,此景宜天成。

我本烟波徒,临流尝濯缨。

他年理渔艇,往寻鸥鹭盟。

倘绘新居图,载我一叶轻。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