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玄不惜说知君,又恐重添眼里尘。
临济喝中分主客,洞山言下辨君臣。
持铃普化摇空里,垂钓华亭没水滨。
勘破遮般闲伎俩,铁林花发劫前春。
重玄不惜说知君,又恐重添眼里尘。
临济喝中分主客,洞山言下辨君臣。
持铃普化摇空里,垂钓华亭没水滨。
勘破遮般闲伎俩,铁林花发劫前春。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耶律楚材的作品《再用韵唱玄》,通过对禅宗故事的引用和比喻,表达了对深奥哲理的理解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越。首句“重玄不惜说知君”暗示了诗人愿意分享内心深处的领悟,但又担心这会增加听者的困惑。接下来的“临济喝中分主客,洞山言下辨君臣”,借用了临济和洞山两位禅师的故事,说明真理需要通过直接体验而非言语传授来领悟,强调了禅宗中的直观与顿悟。
“持铃普化摇空里,垂钓华亭没水滨”运用了形象的意象,以持铃者在空中摇动象征教化无边,垂钓者隐于水边寓示超脱尘世。最后两句“勘破遮般闲伎俩,铁林花发劫前春”揭示了诗人看透世间虚幻,认为真正的智慧如同铁林在劫难前依然开花,寓意着超越世俗智慧的永恒生机。
整体上,这首诗融合了禅宗思想与个人感悟,语言凝练,富有哲理,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佛教禅宗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残雪林间白,穷阴夕气昏。
馀寒生阁夜,霁色动颓垣。
扫竹初开径,低烟稍出村。
聚英归茗灶,饯暖上清樽。
渐觉丘陵复,微闻鸟雀喧。
晓楼融幕湿,积翠减裘温。
海蚌中宵朏,檐鸦古瓦翻。
远山黄返照,冻雨涨沙痕。
独有麻衣客,萧然半亩园。
知心素交尽,皓首北堂存。
身世同飘霰,风尘一闭门。
流澌将送臈,早晚发平原。
张公龙凤质,密理敛英岸。
深岩老斯人,九有乃涂炭。
维昔马南渡,时已豕西窜。
中原虽陆沉,江表未糜烂。
翻然出山驾,逝以匡多难。
奈何帝有醉,曾是怀食旰。
颠危任彼相,内讧坏藩翰。
方忧鸟谁屋,预卜流可断。
先几回其车,匿影隐海畔。
右贤既奄至,左仗亦星散。
降书大臣草,犯阙群帅叛。
钟山万松柏,斩伐入烟爨。
义士狗盗伍,隐流废书叹。
惟公藏智勇,深心经世乱。
肉食闭远谋,韬精入禅观。
谅无维摩疾,讵假应真赞。
半偈空文字,三堂罢公案。
陶公晋处土,义不问仕宦。
相从庐山僧,白社莲烂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