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良乡》
《良乡》全文
清 / 李因笃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王畿千里余,赤县首三辅。

佳气来阊阖,去天如韦杜。

古时封内地,多以蕃同谱。

凡温及应韩,历历皆可数。

朔风日暮急,惨淡过戎伍。

二南有遗泽,流恨兼今古。

附海无细波,附岳无卑岵。

所以封泰山,尝先禅梁父。

约略计斯城,初不下万户。

胡为兵戈中,筑堞失完土。

还闻东土人,据地列田圃。

自云托国家,一一皆肺腑。

大兄侍中郎,中兄司卤簿。

季子未拜恩,鲜衣缠华组。

安坐召县官,促装揖州府。

还家自生光,道上人如堵。

兼金旧络马,百宝新装弩。

貂首大秦珠,可充千万估。

牛羊盈其门,珠玉盈其庑。

堂上斗酒会,健儿鸣钟鼓。

大妇工锦瑟,中妇歌《金缕》。

小妇贵家子,徐徐调鹦鹉。

吾欲终此曲,此曲闻者苦。

长安连狭邪,日月通前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古代良乡地区的风貌,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战乱,展现出历史变迁和世事沧桑。首句“王畿千里余,赤县首三辅”点明了良乡地理位置的重要,紧邻京城。接下来的诗句“佳气来阊阖,去天如韦杜”形容了这里的祥瑞之气,暗示了过去的荣耀。

诗人提及古代封地内的家族繁盛,“温及应韩”等贵族世家,暗示了良乡曾是贵族聚居之地。然而,随着“朔风日暮急,惨淡过戎伍”,战乱使得此地满目疮痍,城墙残破,与先前的安宁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如此,诗人仍能看到民间百姓在艰难中坚守,如“东土人据地列田圃”,他们依靠土地维生,对国家忠诚。家庭成员各有其职,如“大兄”、“中兄”、“季子”各有所长,生活虽然奢华,但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然而,诗人感叹“此曲闻者苦”,揭示出战乱带来的痛苦,以及良乡从昔日的繁华到现在的衰落。最后两句“长安连狭邪,日月通前浦”则以长安的繁华与良乡的荒凉形成对照,表达了对盛世不再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良乡为背景,展现了历史的兴衰和人民生活的变迁,寓含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和平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因笃

李因笃
朝代:清

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今富平薛镇韩家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自幼聪敏,博学强记,遍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诗逼杜甫,兼通音律,崇尚实学,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被时人称为不涉仕途的华夏“四布衣”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鸿博授检讨。尝辨秦中碑版极有依据。行、楷书用笔秃率,意近颜真卿。著《古今韵考》《受祺堂诗文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
猜你喜欢

塘上四首·其四

堤柳青青畦菜黄,村梅遮坞远闻香。

徐行咨度周防计,懒惰无心问景光。

(0)

题董邦达山水十二幅·其一古磴盘云

林姿岚态各争奇,界道中分万磴披。

锦绣图开云过处,应为工部句成时。

(0)

晓望·其一

喜看西北静烟氛,饮至归来息我军。

向晓马头遥指处,日光拥出万重云。

(0)

支硎山

枣叶须弥没义寻,支硎奚碍号观音。

春山依旧开图画,平石何曾识古今。

当户松支千丈盖,落溪泉奏七弦琴。

马嘶墙外鹤笼院,似忆云岩有道林。

(0)

柳色六韵

通闰立春晚,因之春意迟。

今朝逢柳色,头踏露韶姿。

新绿未弹叶,轻黄始染丝。

风梳方澹荡,烟羃欲迷离。

讵致连村暗,且欣缀野宜。

麦针犹待吐,纵目引遐思。

(0)

雪中漪澜堂

昨吟琼岛兆佳阴,喜罩祥霙塔影森。

太液漪澜虽迟待,金山消息已侵寻。

千岩素镂玲珑窍,万木葩生清净林。

一咏江天游目句,先期浮玉此登临。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