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叶须弥没义寻,支硎奚碍号观音。
春山依旧开图画,平石何曾识古今。
当户松支千丈盖,落溪泉奏七弦琴。
马嘶墙外鹤笼院,似忆云岩有道林。
枣叶须弥没义寻,支硎奚碍号观音。
春山依旧开图画,平石何曾识古今。
当户松支千丈盖,落溪泉奏七弦琴。
马嘶墙外鹤笼院,似忆云岩有道林。
这首诗描绘了支硎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氛围,充满了深邃的禅意和自然之美。
首联“枣叶须弥没义寻,支硎奚碍号观音”以“枣叶”、“须弥”、“义寻”、“支硎”、“奚碍”、“观音”等词语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场景,暗示了山中隐藏着某种超凡脱俗的力量或智慧,如同观音般慈悲而深远。
颔联“春山依旧开图画,平石何曾识古今”则将目光转向了四季常新的春山,它仿佛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无论岁月如何更迭,都保持着其原始的美丽。同时,平石的存在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故事,但它们又不为外界所动,保持着自己的宁静与恒定。
颈联“当户松支千丈盖,落溪泉奏七弦琴”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千丈松树如同撑起的巨伞,庇护着山间的一片宁静;而溪流中的泉水,则像是在弹奏一曲悠扬的七弦琴,声音清脆悦耳,仿佛能洗涤心灵的尘埃。
尾联“马嘶墙外鹤笼院,似忆云岩有道林”以马嘶声和鹤鸣声作为背景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感觉。这不仅让人联想到云岩道林的隐逸生活,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支硎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以及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