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谁独免,此别是中秋。
尔上袁宏艇,予登庾亮楼。
羽衣飘北槛,渔笛起中流。
炯炯共明月,那堪两地愁。
别离谁独免,此别是中秋。
尔上袁宏艇,予登庾亮楼。
羽衣飘北槛,渔笛起中流。
炯炯共明月,那堪两地愁。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中秋别郑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郑生在中秋佳节分别的深深愁绪。首句“别离谁独免”直接点出离别的主题,暗示了在这样的团圆节日里,别离尤为感伤。接下来,“此别是中秋”强调了离别的特殊时刻,中秋节本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他们却在此时分离。
“尔上袁宏艇,予登庾亮楼”通过两个典故,描绘了两人分别的情景:一人乘船离去,如同袁宏泛舟;另一人则登楼远望,似庾亮怀人。这里运用典故增添了诗意,也暗示了他们对未来的遥想和对彼此的思念。
“羽衣飘北槛,渔笛起中流”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羽衣飘动和渔笛声在江面上回荡,增添了画面的凄清与孤独。最后两句“炯炯共明月,那堪两地愁”直抒胸臆,明亮的月光下,两人的相思之情更为强烈,两地相隔的愁苦难以承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中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哀愁,以及对团圆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兰台上狸毛,山谷爱鸡距。
物胜因人成,雅制传自古。
风流渡江初,笔翰犹朴鲁。
曾窥上方制,遗范典刑具。
寸簪束万颖,赡足饱霜兔。
丰融沛行墨,充实自妍富。
行间得茂密,夫岂窘尺度。
浇浮自趋薄,羸劣丑毕露。
清快誇钩心,节括号钗股。
纤纤铦甚锥,祇便庸书伍。
杀锋出光芒,苗枯旱无雨。
龌龊痴冻蝇,安能劂石怒。
尔来邈东嘉,法则自谁祖。
宛见昔制作,齐力万毫努。
吾欲标诸人,示兹明取与。
斲雕还反朴,淳风招已去。
春苗异芦笋,广袖谬织组。
谁能一羽力,回彼滔滔注。
百尔今已然,岂但于笔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