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枕绕腰垂,出门何所之。
毳衣沾雨重,棕笠看山欹。
夜观入枯树,野眠逢断碑。
邻房母泪下,相课别离词。
瓶枕绕腰垂,出门何所之。
毳衣沾雨重,棕笠看山欹。
夜观入枯树,野眠逢断碑。
邻房母泪下,相课别离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脚僧人的离去场景,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瓶枕绕腰垂,出门何所之"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僧人背负行囊、手持锡杖准备远行的形象,也透露出诗人对其未知前路的关切和疑惑。
"毳衣沾雨重,棕笠看山欹"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湿透了毳制僧衣、戴着斗笠仰视山势,不仅传达了行走中的艰辛,也让人感受到僧人的坚定和不屈。
"夜观入枯树,野眠逢断碑"则是对僧人夜宿荒野的情景描绘。枯树下观赏星空、野外偶遇断碑作为临时的休息之处,既展现了僧人的随遇安居,也映衬出其孤独和超脱。
"邻房母泪下,相课别离词"一句,则是对送行场景中家人、尤其是母亲,对于行脚僧人离去的不舍和牵挂之情的描写。泪水与别离之词交织,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心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送别的忧伤和僧人的超然,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行脚僧人生涯的理解与同情。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君家小谢城,为客洛阳里。
绿发方少年,青衫喜为吏。
重湖乱山绿,归梦寄千里。
洛浦见秋鸿,江南老芳芷。
自言北地禽,能感南人耳。
京国本繁华,驰逐多英轨。
争歌白雪曲,取酒西城市。
朝逢油壁车,暮结青骢尾。
岁月倏可忘,行乐方未已。
忽尔畏简书,翻然浩归思。
江山故国近,风物饶阳美。
楚柚烟中黄,吴莼波上紫。
还乡问井邑,上堂多庆喜。
离别古所难,更畏秋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