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然庐岳去,破衲共枯藤。
此地山林胜,令人肌骨清。
莲开千柄雪,瀑挂一条冰。
五老如相见,烦君为寄声。
飘然庐岳去,破衲共枯藤。
此地山林胜,令人肌骨清。
莲开千柄雪,瀑挂一条冰。
五老如相见,烦君为寄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胜禅人的僧侣在庐山的游历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景与禅意氛围。
首句“飘然庐岳去”,以“飘然”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胜禅人轻盈自在地前往庐山的情景,仿佛他与庐山之间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使得他的行踪显得格外超脱和自由。
“破衲共枯藤”一句,通过“破衲”(破旧的僧衣)与“枯藤”(干枯的藤蔓)的并置,营造出一种简朴而深邃的意境,暗示了胜禅人不拘形式、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此地山林胜,令人肌骨清”两句,直接赞美了庐山的山林之美,让人心灵得到净化,身体也感到清爽。这里的“胜”字不仅指景色优美,更蕴含着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接下来,“莲开千柄雪,瀑挂一条冰”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莲花盛开,如同白雪覆盖,瀑布悬挂,宛如冰晶垂落,这两幅画面既展示了庐山的四季变换之美,也寓意着禅宗中关于清净与解脱的哲理。
最后,“五老如相见,烦君为寄声”表达了胜禅人对庐山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他希望如果五老峰(庐山的标志性山脉)能听见他的声音,能够传达他对这片土地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胜禅人在庐山的游历经历,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禅宗哲学,展现了庐山的壮丽风光与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是一首富有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器土必型,器竹必范。绥则有蝉,冠则有范。
哲人畏威,爰矜爰业。省之察之,春冰是涉。
帝命攸畀,而胡罔嘉。忽心乘之,厥玉斯瑕。
圣戒罔念,贤省日三。舆则倚之,立则如参。
渊鱼负冰,谷鸟嘤嘤。贤岂在贵,愚匪无荣。
维彼贤人,省躬靡疚。彼愚何人,外华中垢。
花见羞,问汝何时生,不得见尔面,徒闻誇尔名。
尔名至今犹在人,尔貌当时知绝伦。
花见羞,双蛾绿,出侯门,入金屋。
君王本代来,不识中州曲。
风尘一朝起,零落随马足。
随马足,事已非,果然摧眉伏沙泥。
游魂茫茫绕青冢,罗衣血染何当归。
花见羞,入黄泉,生时花应妒,死后花反怜。
花谢枝头子还结,妾死心事谁当传。
君王墓草埋寒烟,春风麦饭洒谁边。
花见羞,恨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