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历春愁自送春,眼前何处倦游人。
红衣憔悴登楼日,杜宇凄凉中酒身。
羯鼓花枝残许洛,旧宫燕子话梁陈。
纵无风雨肠堪断,况复河桥柳更新。
寂历春愁自送春,眼前何处倦游人。
红衣憔悴登楼日,杜宇凄凉中酒身。
羯鼓花枝残许洛,旧宫燕子话梁陈。
纵无风雨肠堪断,况复河桥柳更新。
此诗《送春得春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时的寂寥与哀愁,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首句“寂历春愁自送春”点明了主题,春意渐淡,愁绪自生,春日将尽。接着“眼前何处倦游人”一句,诗人似乎在寻找那些曾经在春日里游历、欣赏美景的人们,但如今却难觅踪迹,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红衣憔悴登楼日,杜宇凄凉中酒身”两句,以“红衣”比喻落花,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在春风中凋零的情景;“杜宇”即杜鹃鸟,其叫声凄厉,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哀愁,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登楼日”与“中酒身”形成对比,前者是外在的行动,后者则是内在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羯鼓花枝残许洛,旧宫燕子话梁陈”两句,运用典故,以羯鼓、花枝、洛阳、旧宫、燕子、梁陈等元素,营造出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既是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是对当下衰败景象的感叹。羯鼓是古代乐器,花枝代表春景,洛阳与旧宫则指向历史上的繁华之地,燕子与梁陈则暗示着更迭的历史变迁。
最后,“纵无风雨肠堪断,况复河桥柳更新”两句,表达了即使没有风雨,心肠也已破碎,更何况是面对新的河桥柳树,又是一番新生的景象,更加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这两句诗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凸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难以挽回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变迁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始予既迂疏,城郭非所乐。
闻吴富山水,思往颇计较。
脱身东南来,见实与闻效。
吴之山棱棱,吴水清不挠。
岂无适之径,以可泳以棹。
而独何为然,反门自闲罩。
念我西北州,数子吴莫较。
正心醇无醨,粹行莹不疱。
递言张圣贤,赓口唱弟孝。
大非友宜当,实可师而效。
我愚不敢望,时以管觇豹。
进如暗赴明,退必丑厌貌。
自耻以别白,疾匝天地趠。
坐思朝成痴,梦遇夜不觉。
山水虽素喜,实不如诲教。
呜呼何时归,作诗以自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