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田燕雀傍佣耕,投耒登高意未平。
窜迹巳甘髡季布,歾身岂敢笑荆卿。
杨花巷陌春三月,杜宇山河怨五更。
莫怪路岐多恸哭,不堪孤闷诉流鶑。
绕田燕雀傍佣耕,投耒登高意未平。
窜迹巳甘髡季布,歾身岂敢笑荆卿。
杨花巷陌春三月,杜宇山河怨五更。
莫怪路岐多恸哭,不堪孤闷诉流鶑。
这首诗《孤闷三首(其三)》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绕田燕雀傍佣耕”,以燕雀围绕农田,旁观农人劳作的场景起笔,象征着诗人对平凡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接着,“投耒登高意未平”一句,描述了农人放下农具,登上高地,心中却难以平静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窜迹巳甘髡季布,歾身岂敢笑荆卿。”这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季布因得罪汉高祖刘邦而逃亡,后被赦免;荆轲刺秦王失败,身死名裂。诗人以这两个历史人物自比,表达了自己虽遭受不公但仍能接受命运安排的豁达,同时也对历史上那些为理想不惜牺牲的英雄表示敬意,但又不敢轻易效仿他们的决绝。
“杨花巷陌春三月,杜宇山河怨五更。”这两句描绘了春天杨花飘落的巷陌景象,以及杜鹃鸟在夜晚哀鸣的山河画面,借以抒发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哀伤。
最后,“莫怪路岐多恸哭,不堪孤闷诉流鶑。”诗人直抒胸臆,解释了为何在旅途中会多次痛哭,是因为无法向飞过的流莺倾诉内心的孤独与忧郁。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也暗示了他渴望有人理解自己的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面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时的孤独、哀愁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秋风吹庭树,落叶满空除。
閒寻野庄句,感我丘园居。
丘园正收穫,此日乐有馀。
亲交亦相念,奈此川陆迂。
尔庄复何许,言在南浦隅。
同处百里间,原田料相如。
欲往念未可,抚时空郁纡。
聊咏寄吾志,行哉归荷锄。
青山相对起,我屋住中间。
读书有时倦,曳履看青山。
峰头云气来,飞翠入窗户。
相逢载酒人,却度前冈去。
摊书石床上,偶坐窗前树。
微风山半来,松花落无数。
斜阳度西岭,返照松下石。
莓苔新雨过,灼烁炫金碧。
湖东海月出,山半竹窗虚。
斜白棂间壁,分明见蠹鱼。
明月照前峰,影向北峰落。
幽人夜启扉,惊去松梢鹤。
湖头三尺雨,峰顶云一寸。
雨止山依然,琴书得馀润。
自有两峰来,几人此高卧。
掩卷问青山,岩花向人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