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形至雏,其性至黠。居然自优,能狚能鹘。
三寸之烛,八尺之?。鼓之舞之,其乐于于。
幼则用怜,长则用弃。色虽善魔,往将谁媚。
猫儿猫儿,假豹之皮。去豹之皮,群鼠相欺。
其形至雏,其性至黠。居然自优,能狚能鹘。
三寸之烛,八尺之?。鼓之舞之,其乐于于。
幼则用怜,长则用弃。色虽善魔,往将谁媚。
猫儿猫儿,假豹之皮。去豹之皮,群鼠相欺。
这首诗《猫儿戏》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以猫为题材,描绘了猫儿的特性与命运,以及人们对它的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猫儿从幼小到长大,从受人喜爱到被抛弃的过程,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中弱者易被利用和欺凌的主题。
首句“其形至雏,其性至黠”点明了猫儿的外貌特征和聪明狡猾的本性。接着,“居然自优,能狚能鹘”描述了猫儿的自信与灵活,既能像狐狸一样狡猾,也能像鹰一样敏捷。随后,“三寸之烛,八尺之?”通过对比,强调了猫儿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微小的烛光还是广阔的天空,都能自由翱翔。
“鼓之舞之,其乐于于”描绘了猫儿在追逐游戏时的快乐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它们活泼好动的性格。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则用怜,长则用弃”,表达了人们对猫儿从喜爱到忽视的态度转变,反映了社会对弱者的冷漠。
“色虽善魔,往将谁媚”一句,通过“善魔”这一比喻,暗示了猫儿外表可爱,但内心可能隐藏着狡猾的一面,引人深思。最后,“猫儿猫儿,假豹之皮。去豹之皮,群鼠相欺”以猫儿伪装成豹子来比喻,讽刺了社会中那些利用他人弱点或地位来欺压他人的行为,指出真正的强者不会欺凌弱者,而是在平等中互相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猫儿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动物世界的生存智慧,也深刻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寓意性和批判性。
朝夕置身书卷间,纷华满眼几曾看。
山林不受尘埃涴,屋宇无多气象宽。
立脚怕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漫山桃李争春色,输与寒梅一点酸。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三春已尽洛阳宫,天气初晴景象中。
千朵嫩桃迎晓日,万株垂柳逐和风。
非论官位皆相似,及至年高亦共同。
对酒歌声犹觉妙,玩花诗思岂能穷。
先时共作三朝贵,今日犹逢七老翁。
但愿醁醽常满酌,烟霞万里会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