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一等义,本自无遮闭。
凡夫著相求,心生有执滞。
无心为真宗,空寂为本体。
无问亦无说,常照勿使废。
佛子行道已,更莫愁来去。
大乘一等义,本自无遮闭。
凡夫著相求,心生有执滞。
无心为真宗,空寂为本体。
无问亦无说,常照勿使废。
佛子行道已,更莫愁来去。
这首诗歌咏的是佛家禅理,其内容深入浅出,引导读者通向心灵的觉悟之路。
"大乘一等义,本自无遮闭"表明了大乘佛教的平等本质,没有任何障碍和区分。接着"凡夫著相求,心生有执滞"则指出了凡人的迷惑,他们因执着于外在的形象和概念而产生了阻碍。
诗人随后提醒我们"无心为真宗,空寂为本体",这里的“无心”并非没有心,而是超越了对世间法的执著,达到了一种清净无념的状态。"空寂"则形容心灵的宁静与纯洁,这正是佛教中追求的本质。
"无问亦无说,常照勿使废"意味着在这种境界中,不需要言语和提问,因为真理常常照耀,不会有遗漏。最后"佛子行道已,更莫愁来去"告诫修行者既然已经踏上了这条道路,就不必再为世间的往来所困扰。
整首诗通过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领悟和对心灵觉醒之路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