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一一二》
《诗偈·其一一二》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大乘一等义,本自无遮闭。

凡夫著相求,心生有执滞。

无心为真宗,空寂为本体。

无问亦无说,常照勿使废。

佛子行道已,更莫愁来去。

(0)
翻译
大乘佛法的最高真理,本来就是没有遮掩和障碍的。
普通人执着于现象去追求,心中产生了固执和阻碍。
不执着于心念是真正的宗旨,空无一物的寂静是根本本质。
无需询问也不必解说,始终保持觉照,不要让它废弃。
修行的佛教徒已经走在道上,就不要再忧虑来去的轮回了。
注释
大乘:佛教的一个流派,强调普度众生。
一等义:最高的真理。
无遮闭:没有遮蔽,指真理直接显现。
凡夫:普通人,未证悟的人。
著相:执着于事物的表象。
执滞:固执和停滞不前。
无心:不执着于心念。
真宗:佛法的核心原则。
空寂:佛教中的空无和寂静。
无问亦无说:无需询问或解释。
常照:持续的觉察和洞察。
废:废弃,停止。
佛子:佛教徒,修行者。
行道:修行道路。
愁来去:忧虑生死轮回。
鉴赏

这首诗歌咏的是佛家禅理,其内容深入浅出,引导读者通向心灵的觉悟之路。

"大乘一等义,本自无遮闭"表明了大乘佛教的平等本质,没有任何障碍和区分。接着"凡夫著相求,心生有执滞"则指出了凡人的迷惑,他们因执着于外在的形象和概念而产生了阻碍。

诗人随后提醒我们"无心为真宗,空寂为本体",这里的“无心”并非没有心,而是超越了对世间法的执著,达到了一种清净无념的状态。"空寂"则形容心灵的宁静与纯洁,这正是佛教中追求的本质。

"无问亦无说,常照勿使废"意味着在这种境界中,不需要言语和提问,因为真理常常照耀,不会有遗漏。最后"佛子行道已,更莫愁来去"告诫修行者既然已经踏上了这条道路,就不必再为世间的往来所困扰。

整首诗通过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领悟和对心灵觉醒之路的指导。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训子

年少无知岂是贤,轻狂羞煞在人前。

明窗常教书勤读,自有恂恂礼度翩。

(0)

新柳

青青杨柳嫩芽萌,受得春皇一半荣。

汉苑有人真少艾,陶门临水媚先生。

眉疏应学新妆画,腰折还嫌出水轻。

过客而今相送去,依依初动别离情。

(0)

宿蠡口

石尤归棹阻,又宿蓼花边。

野店沽余沥,奚囊数剩钱。

秋山违胜赏,暮雨惜孤眠。

不尽离魂渺,徐州两地悬。

(0)

读史偶成

尽道吾君不敢欺,不欺君者果伊谁。

禹皋稷契应无此,犹虑面从申戒之。

(0)

忆江南.本意九首·其八

江南忆,扶醉上危矶。

松树青笼淳祐敕,梅花香扑泰元碑。白鹤贴天飞。

(0)

浣溪沙.芜城晚眺

一片幽怀付短筇。绿阴深处夕阳红。

落花流水影重重。

廿四桥荒烟雨里,十三楼寂管弦中。

朱帘不见卷春风。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