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即事》
《即事》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野店黄茅宿雨收,夕阳帽影两悠悠。

瓦盆酒熟香初透,土壁虫寒语渐休。

小草于人有同命,远山对我各惊秋。

奋飞常恨身无翼,何事林乌亦白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象和人生感慨的独特感悟。首联“野店黄茅宿雨收,夕阳帽影两悠悠”,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画面:雨后的野店,黄茅覆盖,夕阳西下,帽影随风飘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

颔联“瓦盆酒熟香初透,土壁虫寒语渐休”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通过描述酒香四溢的瓦盆和寒意中虫子的低语逐渐停止,不仅展现了生活的日常细节,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里的“香初透”和“语渐休”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是温暖与活力的象征,后者则代表了寂静与沉寂,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颈联“小草于人有同命,远山对我各惊秋”将视角转向自然界,小草与远山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回应着秋天的到来。小草虽微小却与人类有着相似的命运,而远山则以其独特的姿态表达着对季节变换的感知。这一联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普遍性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敏感观察。

尾联“奋飞常恨身无翼,何事林乌亦白头”则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诗人自比为渴望飞翔却因身体限制而无法实现梦想的鸟儿,同时又对林中的乌鸦白头之态感到不解。这一联既表达了对自身局限性的无奈,也对岁月无情、万物皆有老去之时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自我命运的独到见解,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挽张之洞联

赤子无所仰庇,朝廷无所稽疑,斯文化为异端,学者至于用夷,四顾茫然,及今而世将此惧;

山见终南之高,水见黄河之深,听其议论宏辩,观其容貌秀伟,九原可作,微公则吾谁与归。

(0)

织神庙联

改草衣卉服之观,人间温暖;

极错采镂金之妙,天下文明。

(0)

李氏祖祠联

胪唱儿孙三百辈;经传道德五千言。

(0)

宣公桥踏月夜归

夜寒星寥寥,霜华如大雪。

何处醉归人,踏碎满桥月。

(0)

虎刺

油碧层层剪绿沉,幽岩高下自成林。

银花护刺蜂房远,怪石眠苔虎迹深。

低缀赤瑛悬百子,长流苍雪盖重阴。

烦君位置倪迂画,小景参差著短岑。

(0)

它山歌

它山堰,堰在四明之鄞县。

一条水出四明山,昼夜长流如白练。

连接大江通海水,咸潮直到深潭里。

淡水虽多无计停,半邑人民田种费。

大和中有王侯令,清优为官立民政。

昨因祈祷入山行,识得水源知利病。

棹舟直到溪岩畔,极目江山波澜漫。

略呼父老问来由,便设机谋造其堰。

迭石横铺两山嘴,截断咸潮积溪水。

灌溉民田万顷馀,此谓齐天功不毁。

民间日用自不知,年年丰稔因阿谁。

山边却立它神庙,不为长官兴一祠。

本是长官治此水,却将饮食祭閒鬼。

时人若解感此恩,年年祭拜王元炜。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