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轩俯澄泓,天光涵数顷。
烂熳六月春,摇曳玻瓈影。
香风湖面来,炎夏方秋冷。
时披濂溪书,乐处惟自省。
君子斯我师,何须求玉井。
水轩俯澄泓,天光涵数顷。
烂熳六月春,摇曳玻瓈影。
香风湖面来,炎夏方秋冷。
时披濂溪书,乐处惟自省。
君子斯我师,何须求玉井。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湖景图,诗人以圆明园中的“濂溪乐处”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轩俯瞰清澈湖面的景象,天光与湖水相互映照,呈现出广阔的视野和绚烂的光影效果。六月的春意在湖面上荡漾,波光粼粼如同琉璃般闪耀,营造出一种超脱季节的清新氛围。
接着,诗人描述了微风吹过湖面带来的凉爽之感,仿佛将炎炎夏日的酷热一扫而空,让人仿佛置身于秋天的凉爽之中。这种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不仅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也引发了对内心平静与清凉的联想。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他阅读着周敦颐(濂溪先生)的著作,从中汲取精神的滋养,乐在其中,无需外界的物质追求。诗中借周敦颐的典故,表达了君子之道的追求,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无需外在的名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结合个人的心境体验,以及对古代哲人思想的引用,构建了一个既具审美情趣又富含哲理思考的艺术世界。诗人弘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对于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
唐人画竹钩填廓,北宋文苏乃用墨。
此幅金泥写玄绡,觺觺箨龙叹奇绝。
万历到今三百年,作者滩隐今飞仙。
蜡缄纸裹走山海,远随贡使来朝天。
中朝翰林诗苍古,远人持画代艇脯。
桂苑春耕笔未枯,延陵知乐来观鲁。
独恨当年惜袜材,不扫寒梢万尺许。
三韩画竹用中法,因知诗亦同机括。
君诗清瘦学孟郊,正如孤箭坼琼甲。
面壁苦吟至夜分,定闻苍玉相摩戛。
元蝉洁而饿,蜣螂秽而饱。
苟念嘑蹴羞,犹谓饿死小。
何况劫火人间烧,故宫离黍愁萧条。
何地可挂箕山瓢,何路可吹吴门箫。
侏儒侏儒亦孔丑,尔曹饱死竟何有。
夷齐结队下山中,巢许争先迎马首。
眼前突兀惟有孙登之高台,嵇康死后无人来。
芒鞋竹杖偶此过,划然长啸山为开。
千仞山,三尺土,饿夫之骨香千古。
谁其题者孙徵君,至今字字龙蛇舞。
我欲拜其墓,惜无介山田。
我欲吊其魂,惜无雍门弦。
但觉饿夫赫然在,生气凛凛干云天。
呜呼,先生竟以一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