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饶述怀》
《三饶述怀》全文
清 / 丘逢甲   形式: 古风

三饶设治初,颇用忧山贼。

孤城依山立,陶筑资民力。

至今古砖文,分堵姓名勒。

倭寇海上来,东风战云黑。

濒海虽蹂躏,严城晏游息。

百里控山川,亦古诸侯国。

王公设险心,实用辅其德。

同治元二间,黄巾势危迫。

距关民气勇,乃过丸泥塞。

承平岁已久,生齿益繁殖。

吏治浸不修,宽假恣奸慝。

外教乘隙来,从者纷相惑。

山川固云险,寇已入门阈。

山田岁两熟,民生在稼穑。

年荒百货贵,菜茹当肉食。

道上逢老农,喘汗有饥色。

谁为富教谋,用奏循良绩。为尔祝坻京,为尔云螟?。

驱车过山邑,怀古心焉恻。

峨峨望海岭,秋风浩无极。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丘逢甲的《三饶述怀》,表达了作者对三饶地区治理变迁的感慨。诗中首先描述了早期三饶设防时,为抵御山贼,人民辛勤劳作,砖墙上刻有姓名以铭记功绩。接着,提及倭寇入侵,虽然海滨受到破坏,但坚固的城墙保护了民众的安宁。诗中还提到,尽管曾面临黄巾之乱的威胁,当地民众团结抵抗,显示出坚韧的精神。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吏治松弛,奸邪滋生,外部势力趁虚而入,使得山川虽险,却未能阻挡外敌深入。诗人关注民生,指出山田的丰收与百姓依赖农耕生活,但在荒年物价飞涨,农民生活困苦,老农面带饥色,令人同情。他呼唤富教之策,期待能有贤能官员带来良好政绩,改善民生。

最后,作者在驾车经过山邑时,望着秋风浩渺的海岭,心中充满历史沧桑感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作者介绍
丘逢甲

丘逢甲
朝代:清   字:仙根   号:蛰庵   籍贯:南武山   生辰:1864年~1912年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祖籍广东镇平(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猜你喜欢

云栖六咏·其二回耀峰

初旸回山光,曰落山隐隐。

山光自无明,亦无无明尽。

(0)

就宿草堂中夜眺月屡起俄见朝旭出海上

孟冬久晴煦,霜气缓乔林。

夜静海月高,远涛夹清砧。

澄怀得无寐,披衣起行吟。

喜见月入户,天横井与参。

曙光从东来,星斗渐以沉。

茫然大块中,物感乃交侵。

日出群动作,翱翔数羁禽。

溟濛混六宇,天地肃高深。

曦阳丽苍穹,积块破重阴。

浮云莫相翳,昭质鉴余心。

(0)

蒲亭十咏·其九乌石门山泉

夹岸青山立翠屏,荒庭下马俯澄泓。

溪风入涧吹珠乳,石齿生寒漱月明。

漫向谷帘寻瀑布,无因陆羽借茶经。

诗瓢取次空潭汲,不数惊雷落碗轻。

(0)

襄城行

大堤城崩角声碎,黑云坠地压城背。

荒城白骨矗马胫,鬼火星星鬼车吠。

朱门宫殿成荆榛,空宫夜雨眠龙輴。

花钿零落髑髅紫,犹是春前歌舞人。

废楼欹仄垂珠眊,万井无人卧残灶。

湖湘烟燧暗江濆,襄王尚睡巫山云。

细腰嫔嫱掩花泣,千行苦竹啼湘君。

黄巾绣魅涂眉客,八王字刺雕旗白。

拔剑击蛟江水浑,廿年梨花喜无敌。

名城破坏探龙子,鱼服愁为䂊且得。

荆门幕府授成谋,羽林将佐俱公侯。

逡巡六月稽献馘,何以仰释重瞳忧。

千钱不购丞相□,三杯笑借生王头。

武陵翩翩归素旐,武溪淫滪若飞鸟。

东园秘器荣玺书,贬爵还应愧遗表。

襄流何驶襄山横,夕烽一照无坚城。

岘首北临见洛水,周公庙里鸺鹠鸣。

(0)

寿如皋冒嵩少宪副偕配马宜人五十令子辟疆乞言海内为祝敬赋长律十四韵

江山雄奠服,真气满如皋。

邦国推英略,安危倚俊髦。

皇华驰使节,水镜领天曹。

麟凤罗应遍,夔龙望益高。

威声下齐鲁,成绩表旌旄。

石阙碑千口,丹颜鬓二毛。

拂衣海门月,酌斗广陵涛。

婪尾收群卉,蕤宾叶八璈。

青青绽梅子,的的乳含桃。

眉有鸿堪并,车将鹿共操。

摄提贞肇锡,服政鲜游遨。

南极星文灿,东山梦寐劳。

百龄辉合璧,双柱见擎鳌。

岂羡扬州鹤,孤飞振雪翿。

(0)

菱米

细腰生小楚江多,嗜芰先生奈老何。

金粟曾分花作镜,玉粳微粲采时歌。

虚传白石炊丹鼎,一任青菰饷绿蓑。

却粒还堪饵沙角,胡麻从此谢仙娥。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