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旸回山光,曰落山隐隐。
山光自无明,亦无无明尽。
初旸回山光,曰落山隐隐。
山光自无明,亦无无明尽。
这首诗描绘了日出与日落时分山色的变化,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初旸回山光”,描绘了太阳初升,光芒洒在山峦之上,山色因之而变得明亮。这里的“初旸”指的是初升的太阳,“回山光”则形象地表现了阳光照耀山峰的情景,给人一种温暖而生机勃勃的感觉。
接着“曰落山隐隐”,描述了太阳西下,山影渐浓,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深远和神秘。“隐隐”二字,不仅描绘了山影的模糊,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天即将结束的宁静氛围。
“山光自无明,亦无无明尽。”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山色变化的思考。山光在日出时明亮,在日落时隐晦,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自然现象,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这里的“无明”和“无明尽”可能象征着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以及对永恒与瞬间、光明与黑暗之间微妙平衡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命哲理的深思,展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