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弄潢池乱似麻,竞寻覆辙太平车。
英雄崇拜梁山泊,儿女讴歌五月花。
军府弹声来刺客,讲坛鬓影簇娇娃。
东南民气嚣张甚,宵旰应劳仰屋嗟。
兵弄潢池乱似麻,竞寻覆辙太平车。
英雄崇拜梁山泊,儿女讴歌五月花。
军府弹声来刺客,讲坛鬓影簇娇娃。
东南民气嚣张甚,宵旰应劳仰屋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的社会景象。"兵弄潢池乱似麻"形象地刻画了战乱频仍,军队如同乱麻般难以控制。"竞寻覆辙太平车"暗指人们在混乱中寻求稳定,却仿佛在重蹈覆辙,暗示着时局的艰难。
"英雄崇拜梁山泊"引用《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表达对民间英雄主义的崇尚,但也可能寓含对现实英雄缺失的感慨。"儿女讴歌五月花"则转而写到民众对和平与美好的向往,五月花象征着理想和希望。
"军府弹声来刺客"一句揭示了政治斗争的紧张,刺客的出现增添了危机感。"讲坛鬓影簇娇娃"则以女性形象反衬出严肃的政治氛围中的一丝柔情,可能是对女性参与公共事务的微妙暗示。
最后两句"东南民气嚣张甚,宵旰应劳仰屋嗟"直指东南地区的民心激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统治者日夜辛劳的同情,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深感叹。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展现了晚清末年社会的复杂与动荡。
圣人与天游,择地岂必巧。
袤延十里林,老翠镇盘绕。
斧斤不可寻,兵劫不能燎。
翁仲俨冠带,麟虎峙强矫。
书生拜风木,起立九肠搅。
筑室今不多,驰跸古应少。
春秋泉壤幽,日月天地晓。
洙桥一线流,渗注入万沼。
入陵见金碗,公相计不早。
父乾兮母坤,白骨无寿夭。
衔冤绝归鹤,谁复欣华表。
九原信可作,两观事未了。
杜门度永日,苍苔生柳阴。
攲枕唤黄奶,颓然厌披吟。
剥啄来者谁,一笑逢知心。
试归与妇谋,无酒堪共斟。
解颐只玄谈,清风拂衣襟。
奚囊出妙语,戛玉而锵金。
为公歌数诗,弦以绿绮琴。
欢伯旧有盟,可寒犹可寻。
黄山峙立高崔嵬,上有飞仙时往来。
问之谁作东道主,舒啸亭中人姓回。
坐对危峰倒樽酒,偃仰胡床篆烟吐。
划然清响透云端,此意悠悠眇千古。
好是夜深孤月明,风松泉石清更清。
我来拟作叔夜辈,一听空山鸾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