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享合宫,于礼莫盛。入太室祼,遍于列圣。
陟降有仪,一主乎敬。祀事孔明,邦家之庆。
大享合宫,于礼莫盛。入太室祼,遍于列圣。
陟降有仪,一主乎敬。祀事孔明,邦家之庆。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种隆重庄严的祭祀场景,反映了古人对先祖及圣者的崇敬之情。"大享合宫,于礼莫盛"表明祭祀活动是在一个宏大的殿堂中进行的,这里的“合宫”可能指的是太庙中的多个殿宇,而“于礼莫盛”则强调了这种仪式在礼制上的重要性和庄严程度。"入太室祼,遍于列圣"进一步描绘了祭祀活动的具体场景,其中“太室”指的是用于供奉先祖牌位的主殿,“祼”是古代祭祀时用的神主,而“遍于列圣”则说明祭祀对象不仅限于一位圣人,可能包括多位被尊崇的人物。"陟降有仪,一主乎敬"表达了祭祀活动中对先祖的敬意和严肃的礼节,其中“陟降”意味着上下之间的敬畏关系,“一主乎敬”则强调了在众多被尊崇的人物中,对某位圣人的特别崇敬。"祀事孔明,邦家之庆"可能是在提到对某位圣人(如孔子)的祭祀,这里的“孔明”有可能是对圣人的尊称,而“邦家之庆”则指的是这样的祭祀活动带来的国泰民安。整首诗通过描写祭祀的庄严与隆重,传达了作者对于先祖及圣者的崇敬和追念之情,以及这种仪式对于国家和家庭所带来福佑的美好愿望。
箫鼓何阗阗,西风吊客船。
主人辞华屋,輤车落荒阡。
芙蓉一片石,千古怀人贤。
唤醒梅花魂,荐之秋菊泉。
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
闻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长策。
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
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车马路,儿童泣。
风雨暗,旌旗湿。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
莫向蔗庵追语笑,只今松竹无颜色。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兄从南山来,梦我南山下。
探怀出诗卷,卷卷盈君把。
诗词古人似,弟则吾弟也。
相与千里隔,安得千里马。
携手上南山,不知今乃夜。
晨鸡隔墙唱,攲枕窗月亚。
百语记一词,秋菊悲蛩吒。
此语鲍谢流,平日我不暇。
我本无此诗,嗟此谁所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