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竹微开一角,莫云远带孤村。
人到绿杨下马,屋迎秋水开门。
乱竹微开一角,莫云远带孤村。
人到绿杨下马,屋迎秋水开门。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行进途中所见之景,充满了深秋的静谧与宁静之美。
首句“乱竹微开一角”,以“乱竹”点明季节为秋,竹叶在秋风中摇曳,虽未完全凋零,却已显出几分萧瑟。一个“微”字,既表现了竹林的稀疏,也暗示了秋天的渐行渐远。“一角”则透露出诗人观察的视角,仿佛是不经意间瞥见的一隅,引人遐想。
次句“莫云远带孤村”,“莫云”即暮云,傍晚时分的云彩,与远处的村落相接,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画面。这里的“远”和“孤”二字,不仅描绘了村落的地理位置,更赋予了它一种孤独感,让人感受到秋日黄昏特有的凄美。
第三句“人到绿杨下马”,将视线从远方拉回眼前,绿杨树下,行人停驻,似乎是在欣赏或思考什么。这句通过人物的行为,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同时,“下马”这一动作,也暗示了旅途的劳顿,以及对眼前美景的留恋。
最后一句“屋迎秋水开门”,将视角转向了房屋,秋水映照着房屋,仿佛是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处。这里的“迎”字,赋予了水与屋以生命,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同时,这也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万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迎接季节的转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行进途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既有视觉上的美丽景色,也有心灵上的深刻感悟,是一幅动人心弦的秋日画卷。
今古几流转,身世两奔忙。
那知一丘一壑,何处不堪藏。
须信超然物外,容易扁舟相踵,分占水云乡。
雅志真无负,来日故应长。问骐骥,空矫首,为谁昂。
冥鸿天际,尘事分付一轻芒。
认取骚人生此,但有轻篷短楫,多制芰荷裳。
一笑陶彭泽,千载贺知章。
少保绝世人,功名寄辽廓。
方其用兵时,战守何精确。
意气吞龙荒,事业高云阁。
坐见大驾回,左贤死绝幕。
一朝天命移,穰苴谋始作。
西市诵白云,风雷遂寂莫。
异议岂不知,历数公所学。
伤哉感殊遇,因此犯锋锷。
至今二百年,精灵在丘壑。
我来西湖滨,檐霤更萧索。
荒草鸣蟪蛄,青天横鹙鹗。
松柏暗丘陇,枯桑喧鸟雀。
洒泪空夕阳,英风竟安托。
自公替凌后,几人称荦卓。
所以徒步客,恸哭霸王略。
人物冠江左,正始有遗音。
谪仙风味,洒然那受一尘侵。
倚马文章天与,霏屑谈辞云委,宣室为虚襟。
小驻外台节,聊屈济时心。记长庚,曾入梦,恰而今。
橙黄橘绿,可人风物是秋深。
九日明朝佳节,得得天教好景,供与醉时吟。
从此寿千岁,一岁一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