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摹窗月影斜横,碧嶂诗篇善喻评。
莫道灵均太愤激,缠绵未忏美人情。
谁摹窗月影斜横,碧嶂诗篇善喻评。
莫道灵均太愤激,缠绵未忏美人情。
此诗《论古画梅家得二十四章(其十六)》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对一幅描绘梅花的古画的品鉴,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艺术与情感、自然与人性之间的微妙关系。
首句“谁摹窗月影斜横”,描绘了一幅画面:月光斜照在窗户上,光影交错,仿佛是艺术家捕捉到了夜晚静谧之美的一瞬。这一句不仅勾勒出画面的视觉效果,也暗示了艺术创作中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捕捉与表现。
接着,“碧嶂诗篇善喻评”一句,将目光转向了诗与画的结合,指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通过形象的语言或画面,巧妙地传达深刻的意义和情感。这里“碧嶂”象征着高远的山峰,寓意艺术作品的深远意境和高度。
“莫道灵均太愤激,缠绵未忏美人情”则是全诗的核心思想所在。诗人借用了屈原(又称“灵均”)的典故,表达了对艺术中情感表达的理解。屈原的作品常常充满激情和愤慨,但姚燮认为,即使情感强烈,艺术作品仍需保持一种内敛和含蓄,如同“缠绵未忏美人情”所描述的,情感虽深沉,却并未直接宣泄,而是通过艺术形式得以升华和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深入解读,展现了诗人对艺术情感表达的独特见解,强调了艺术在传达情感时应具备的深度和层次感,以及其超越表面情绪的内在价值。
高才沐新诗,笔力回万牛。
讽我挽河汉,溥将膏泽流。
吾闻天甚仁,爱民颁九畴。
人间失彝叙,乃有偏毗忧。
列星但随旋,一气同浮游。
讵敢弄天柄,私恩回旱头。
胡不自修德,和气浃九州。
奚烦雕肾肠,诗章远相求。
君其谕乡邻,此外无良谋。
尚几驻车骈,俯为观有秋。
木杪日未升,四野落寒雾。
昏濛失冈峦,咫尺见行路。
我独何区区,犯此寒色去。
重伤寄蹇身,百事已迟暮。
既不早冲跃,要津先自据。
又无二顷田,林泉闭门户。
方此念友朋,升斗活车鲋。
行行乖素心,芒刺欲谁负。
沐雨抗尘几万里,劳生令我忆山家。
秋风小艇浮棋局,野色侵帘水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