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车一叹,叹羊裘已破,朔风如镞。
枉道那辞三百里,为与琅琊情熟。
却遇兴公,铿然屐响,也过东头屋。
三人相对,寒灯淡晕生绿。
少顷客去余留,王公呼我,大被从君宿。
睡说三冬歧路事,起坐何烦频蹴。
绵定奇温,居殊不易,握粟凭谁卜。
车中霜满,夜寒私语童仆。
登车一叹,叹羊裘已破,朔风如镞。
枉道那辞三百里,为与琅琊情熟。
却遇兴公,铿然屐响,也过东头屋。
三人相对,寒灯淡晕生绿。
少顷客去余留,王公呼我,大被从君宿。
睡说三冬歧路事,起坐何烦频蹴。
绵定奇温,居殊不易,握粟凭谁卜。
车中霜满,夜寒私语童仆。
这首词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名为《念奴娇·重过广陵同王西樵孙介夫夜话即宿西樵寓中》。词中描绘了作者在广陵(今扬州)重访旧友,夜宿友人寓所的情景。
开篇“登车一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接着,“羊裘已破,朔风如镞”运用典故,以破裘和凛冽的北风象征岁月的无情和环境的艰苦,同时暗含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枉道那辞三百里,为与琅琊情熟”一句,表达了作者为了友情,不畏长途跋涉,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接下来,“却遇兴公,铿然屐响,也过东头屋”则通过想象遇见古代文人谢灵运(字“兴公”),以屐声衬托出环境的幽静与雅致。
“三人相对,寒灯淡晕生绿”描绘了三人围坐于昏黄灯光下的温馨画面,绿灯映照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随后,“少顷客去余留,王公呼我,大被从君宿”则描述了客人离去后,主人王西樵邀请作者共宿的情景,体现了深厚的友谊。
“睡说三冬歧路事,起坐何烦频蹴”表现了两人深夜长谈,讨论人生道路的分歧与选择,虽有困扰但并不急躁。最后,“绵定奇温,居殊不易,握粟凭谁卜”表达了对生活不易的感慨,即使在困难中也能找到温暖,但又感叹没有谁能预知未来。
“车中霜满,夜寒私语童仆”则以车中霜满、夜寒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寒冷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陈维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杜陵曾吟至后诗,我今客远愁归迟。
蜀中想重洛阳忆,江上亦起钱塘思。
地异心同一今古,风饕雪虐共路岐。
西湖何殊灞桥趣,亟归乘兴无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