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服支离号散仙,望晴閒倚柁楼前。
江山风月多寻酒,芦荻汀洲几泊船。
水路愁疑孤障雁,野庐清隔雨溪烟。
来春不负筇枝去,杨柳桥西听管弦。
野服支离号散仙,望晴閒倚柁楼前。
江山风月多寻酒,芦荻汀洲几泊船。
水路愁疑孤障雁,野庐清隔雨溪烟。
来春不负筇枝去,杨柳桥西听管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嗣杲的《客次狂吟》,描绘了诗人身处旅途,以“散仙”自比,穿着简朴的衣服,独自在晴朗的日子倚靠柁楼,欣赏眼前的江山风月。他借酒消愁,时常在芦苇丛生的汀洲停泊小船。诗人的心境似孤雁飞翔,被水路和雨溪烟雾所隔,流露出淡淡的孤独与期待。
来年春天,诗人承诺自己不会辜负这杖藜(筇枝),将会走到杨柳桥西,倾听那美妙的管弦乐声,似乎在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乐趣。整首诗通过诗人的情感流转,展现了旅途中的闲适与对未来的向往。
银钩一曲,正别苑凄清,夜气如沐。
巧门弯环,怕共玉绳低触。
独自悄步花间,长被素娥偷瞩。
人静后,西厢影单,伴我幽独。
长安一片寒玉,有万户砧声,相对私祝。
别酒乍醒何处,柳岸风促。
夜久忽上梧梢,错认曙生林木。
池水畔,平明有人坐掬。
罗袜留香,锦囊遗恨,惹起后人遐思。
漫消魂、玉树临风,金莲贴地。
夜半无人私语,千古争传艳史。
问因何、一往深情如此。粉黛三千,楼台十二。
尽歌舞、朝朝暮暮,无那风流情味。道今日,登仙矣。
蜀道回车,吴宫成沼,天道本如斯耳。
又管甚、儿女牵情,英雄短气。
嬴得春花秋月,老向温柔乡里。
总不过、人生行乐而已。铜雀何存,锦帆长逝。
便江山、百世犹新,已伴秋萤木魅。呜咽甚,清溪水。
十年迁客沧波外,孤云心事谁省。
兰成词赋已无多,觉首丘期近。望故国,兵尘正警。
幽栖忍说山林隐。
听夜语胡沙,似暗和,长安乱叶,远处霜讯。
不分红海归来,朱颜转逝,驻景孤负明镜。
但赢岩雪溅秋寒,上茂陵丝鬓。算一样、邯郸梦醒。
生憎多事游仙枕。指驿亭,无归路。
马首云横,锁蓝关瞑。
风檐燕语。傍雕阑小立,玉阶平步。
最堪忆红雨轩前,记香径锦茵,绣衣行处。
柳絮儿童,破长日一庭清午。望黏天细草。
委地夕阳,绿窗闲度。流光掷人最苦。
笑红绵不冷,情寄牛渚。
问铁板谁是元戎,恐击碎珊瑚,让伊眉妩。
袖墨淋浪,倩词客重翻箫谱。
按伊凉杜娘旧曲,缓歌慢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