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采芝人,吏隐清淮滨。
金函秘宝箓,奉之如高真。
谓子有仙志,兴言一相示。
叩头鸣天鼓,玉书粲然异。
白云引轻素,朱丝闻灵篇。
题云天宝岁,传于任凤仙。
兵火换九州,于兹三百年。
非有灵物持,此书安得全。
绿字起龙蛇,丹文挂星斗。
六甲当奉行,百神乃奔走。
密密天上语,忽忽人间有。
与君置青山,解冠松桂间。
服此上清箓,上清庶可攀。
无为尘土中,草草凋朱颜。
泰山采芝人,吏隐清淮滨。
金函秘宝箓,奉之如高真。
谓子有仙志,兴言一相示。
叩头鸣天鼓,玉书粲然异。
白云引轻素,朱丝闻灵篇。
题云天宝岁,传于任凤仙。
兵火换九州,于兹三百年。
非有灵物持,此书安得全。
绿字起龙蛇,丹文挂星斗。
六甲当奉行,百神乃奔走。
密密天上语,忽忽人间有。
与君置青山,解冠松桂间。
服此上清箓,上清庶可攀。
无为尘土中,草草凋朱颜。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滕子京以真箓相示因以赠之》。诗中描绘了一位在泰山采芝的隐士,他得到了一本珍贵的秘籍——"金函宝箓",视若高真所赐。诗人认为持有者有仙人之志,并对其展示出的仙箓表示赞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如白云、轻素、灵篇、玉书、星斗等元素,展现了道教符箓的神秘和神圣。
诗人感慨岁月流转,经历了战乱变迁,这本宝书能历经三百年而不毁,实属神奇。书中文字犹如龙蛇飞舞,丹文熠熠生辉,暗示其非凡之力。诗人希望朋友能遵循其中的六甲之道,让诸神为之奔走,以此达到超凡入圣的境地。
最后,诗人鼓励友人远离尘世纷扰,在青山松桂之间修炼,服用这上清的秘箓,以期攀登仙道,保持青春常驻。整首诗寓言深刻,充满了对仙道追求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