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边逡巡风雨催,秋空萧索声隐雷。
老松相应发清响,疑伴吹箫仙子来。
当年作楼远尘务,坊僧执筹工执锯。
爱他栏槛看云山,不肯匆匆下楼去。
吟边逡巡风雨催,秋空萧索声隐雷。
老松相应发清响,疑伴吹箫仙子来。
当年作楼远尘务,坊僧执筹工执锯。
爱他栏槛看云山,不肯匆匆下楼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风雨中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吟边逡巡风雨催”,诗人正在吟咏之际,风雨似乎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接着,“秋空萧索声隐雷”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寂寥,雷声虽微弱却依然能引起听者的注意。
“老松相应发清响”转而写到老松在风雨中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与仙子吹箫的声音相呼应,给这寂静的秋空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超凡的气息。诗人回忆起过去建造楼阁的日子,远离尘世的纷扰,坊间的僧人参与其中,共同劳作,“坊僧执筹工执锯”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的场景。
最后两句“爱他栏槛看云山,不肯匆匆下楼去”,表达了诗人对这楼阁的喜爱和留连忘返之情。他宁愿站在栏杆边欣赏云山美景,也不愿轻易离开,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风雨中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过去的回忆,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
故知寒食住为佳,可奈携家更忆家。
忧乐相寻定何种,死生如梦本无涯。
节中天色少来旧,诗里风光别去嗟。
李径桃蹊事虽退,柳行因雨未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