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丧纷纷转群欲,谁及爱嵩三十六。
有客忽自东南来,已为湖山饱双目。
逸兴不住皇州春,天津桥南酒初熟。
长念花王司马坂,洛阳今寓谁家馆。
已闻香信满东风,嫔御相从水光畔。
芳容须向盛时吟,昔也醉翁长恨晚。
谷雨且老黄鹂声,急上征鞍望瀍涧。
送行诗句无纤尘,自有交游在霄汉。
藜苋肠中何所须,但愧银钩落香翰。
看花知遗生,看山知养神。
妖奇怪丽九十种,未失东风助培壅。
三十六峰元气清,独插太虚无古今。
得丧纷纷转群欲,谁及爱嵩三十六。
有客忽自东南来,已为湖山饱双目。
逸兴不住皇州春,天津桥南酒初熟。
长念花王司马坂,洛阳今寓谁家馆。
已闻香信满东风,嫔御相从水光畔。
芳容须向盛时吟,昔也醉翁长恨晚。
谷雨且老黄鹂声,急上征鞍望瀍涧。
送行诗句无纤尘,自有交游在霄汉。
藜苋肠中何所须,但愧银钩落香翰。
看花知遗生,看山知养神。
妖奇怪丽九十种,未失东风助培壅。
三十六峰元气清,独插太虚无古今。
这首诗描绘了胡君游历洛阳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赞美。诗中以“得丧纷纷转群欲,谁及爱嵩三十六”开篇,表达了对嵩山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向往。接着,“有客忽自东南来,已为湖山饱双目”,描述了友人突然来访,饱览湖山之美的情景。
“逸兴不住皇州春,天津桥南酒初熟”则展现了友人在京城春天的畅饮欢聚,气氛热烈而欢快。随后,“长念花王司马坂,洛阳今寓谁家馆”表达了对洛阳往日繁华景象的怀念,以及对友人如今居所的关切。
“已闻香信满东风,嫔御相从水光畔”描绘了春天到来,花香四溢,嫔妃们在水边游玩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芳容须向盛时吟,昔也醉翁长恨晚”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希望能在花开最盛之时吟唱赞美。
“谷雨且老黄鹂声,急上征鞍望瀍涧”则通过谷雨时节黄鹂的鸣叫,催促友人抓紧时间欣赏美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送行诗句无纤尘,自有交游在霄汉”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深厚友谊的珍视。
最后,“藜苋肠中何所须,但愧银钩落香翰”以简朴的食物比喻,表达了对物质需求的淡泊,以及对文采飞扬的敬仰。“看花知遗生,看山知养神”则强调了自然之美对心灵的滋养作用。“妖奇怪丽九十种,未失东风助培壅”赞美了洛阳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春风的助力。“三十六峰元气清,独插太虚无古今”则以嵩山的壮丽景色收尾,表达了对自然永恒魅力的赞叹。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在昔宋广平,世号铁石肠。
及其作花赋,彩藻何芬芳。
万物生有情,背之多不祥。
百花逞奇丽,大块情所将。
此身随化转,当春神明昌。
至道怀环玮,掸掞胸中藏。
日莫采兰归,佩之终不忘。
男儿抱伟志,富贵非所希。
因循竟无成,日暮伤路歧。
赖有青云交,时吐胸中奇。
今复去万里,再见知何时。
高馆列绮筵,纷纶进华词。
临觞不能饮,默坐含酸悲。
年老别离难,况是平生知。
束带候明发,宾众出郊畿。
行李已戒途,望望情远驰。
情驰结中夜,髣髴见容仪。
愿言慎始终,慰我长相思。
茫茫瞰四野,恻恻心忽悽。
皓雪盈天地,集树成枯枝。
中有皞寒禽,怀春声正悲。
悲声震聋瞆,赏音来何迟。
遇子风尘中,升沈途路歧。
孤松结盘石,寒暑心不移。
今将舍我去,作郡九江湄。
思欲远从之,褰裳复犹夷。
悠悠望南天,心与征云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