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全文
唐 / 雍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àoshǔhòuzhōngjīng
táng / yōngtáo

jiànfēngzhòngdiéxuěyúnmànzuóláishíchùchùnán
sànlǐngtóuchūn

bāoxiéxiàyóuhán
shǔménguósānqiāndēngshānshípán

dàochéngdōushāojiǔshúshēngèngchángān

注释
剑峰:形容山峰高耸。
雪云漫:白雪覆盖,云雾弥漫。
忆昨:回忆过去。
处处难:每一步都困难。
大散岭:地名,位于四川。
春足雨:春天雨水充足。
褒斜谷:地名,古代交通要道。
夏犹寒:夏季仍然寒冷。
蜀门:指四川地区。
去国:离开京城。
三千里:极言距离遥远。
巴路:通往巴蜀的道路。
八十盘:形容山路弯曲,似八十盘旋。
成都:四川省会。
烧酒熟:指美酒酿制完成。
身更入长安:再次进入长安(指回到京城)。
翻译
剑峰上覆盖着厚厚的雪云,回忆起当初来时的道路艰难重重。
大散岭上春雨充足,而褒斜谷里即使在夏天也依然凉爽。
从蜀门离开京城有三千里的路程,山路崎岖,需翻过八十多个盘山道。
自从到了成都,美酒醇厚,我不再想着返回长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行至蜀地的艰难旅程与心境。开篇“剑锋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两句,以激越的笔触展现了蜀道的险峻和诗人对往昔旅途之艰辛的回忆。"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则写出了诗人在不同季节经历的大散岭与褒斜谷中的天气变化,既有春日的绵密细雨,也有夏时仍旧的凉意,这些自然景象与气候的描摹,更添了一份旅途之难。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两句,通过具体数字的使用,强化了诗人对旅程长度和艰辛程度的感受。蜀门即入川之门,巴路则是蜀地的重要道路,这里的“去国”可能隐喻着诗人心中的某种离别与孤独。

最后两句"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表达了诗人在经过一系列艰难跋涉后,终于抵达成都,对于继续前行至长安的无意愿。这里的“烧酒熟”既可能是实写,也有可能隐喻着某种心境的达到或是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旅途中的种种困难。

作者介绍

雍陶
朝代:唐   字:国钧   籍贯:成都   生辰:约789~873以前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猜你喜欢

送子晦宰南安·其三

紫帽山前墨绶新,此行一喜异于人。

公车荐口多诸老,便邑怡颜奉二亲。

伯氏横经如共室,吾儿学制不为邻。

书邮见说无三舍,细大相规莫厌贫。

(0)

读昌黎与孟简书作

学能害道义当排,深浅还须究竟来。

动静理如双转毂,危微心要两俱灰。

俟之不贰知天矣,逝者如斯叹水哉。

却笑留衣韩十八,羡人明识外形骸。

(0)

和元思朋微韵二首·其二

宫衣我已换禅衣,读得狐书颇造微。

晚岁斗思蓬□去,早年浪夺锦标归。

多生自苦滔滔是,一悟应知念念非。

投老但留诗癖在,羡君珠玉入毫挥。

(0)

放歌

朗诵乌栖曲数终,乾坤何事老英雄。

纵令经有千名佛,敢道诗无两放翁。

九万里风来海外,二三更月到天中。

便教挽得银河下,今古閒愁洗不空。

(0)

题范月溪欸乃集

欸乃溪干入听时,忽传新集到柴扉。

自惭我老眠云惯,遥羡君吟弄月归。

正始馀音何寂寞,四灵苦思尽光辉。

当行家数今谁是,消得渠侬论锦机。

(0)

题泳近稿

拿舟早已向三韩,莫放天风解引还。

九转黄芽先白雪,千年翠甗后红斑。

棋无尽算仙犹著,性要全空佛未闲。

得路不须愁险绝,看他脚力尽时山。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