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乌栖曲数终,乾坤何事老英雄。
纵令经有千名佛,敢道诗无两放翁。
九万里风来海外,二三更月到天中。
便教挽得银河下,今古閒愁洗不空。
朗诵乌栖曲数终,乾坤何事老英雄。
纵令经有千名佛,敢道诗无两放翁。
九万里风来海外,二三更月到天中。
便教挽得银河下,今古閒愁洗不空。
这首诗《放歌》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其风格豪迈,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朗诵乌栖曲数终,乾坤何事老英雄”,开篇即以“乌栖曲”这一古老乐曲为引子,暗示历史的轮回与英雄的宿命。诗人似乎在吟唱着历史的哀歌,感叹英雄虽英勇,却终归于老去,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纵令经有千名佛,敢道诗无两放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千名佛”象征着无数的历史人物和信仰,强调了英雄主义的普遍性;而“两放翁”则特指陆游,作为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这里用来代表文学中的英雄精神。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观点:尽管历史上涌现过无数的英雄,但在文学的长河中,真正的英雄精神或许只有少数人能够传承和体现,如陆游这样的“放翁”。
“九万里风来海外,二三更月到天中”,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通过广阔的天空和时间的流转,进一步强化了对英雄与历史的思考。九万里之风,象征着英雄的豪情壮志,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二三更的月光,则映照出英雄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坚韧。
“便教挽得银河下,今古閒愁洗不空”,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情怀的向往与追求。即使能将银河之水引入人间,洗涤古今的愁绪,但英雄的愁思与历史的沉重依然难以完全消除。这既是对英雄精神的赞美,也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深邃洞察。
整体而言,《放歌》一诗通过对英雄、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沉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春泥滑滑雨潇潇,田父力作收坠樵。
归来不敢道姑恶,我自忘却婆饼焦。
去年冬旱无麦熟,阿婆饼焦难再得。
门前忽报谷公来,灶冷樽空难接客。
阿兄提壶沽浊醪,阿弟布谷披短蓑。
不时脱却布裤渡溪水,只愁行不得也哥哥。
雨趣轻寒,风作秋声,燕归雁来。
动天涯羁思,登山临水,惊心节物,极目烟埃。
客里逢君,才同一笑,何遽言归如此哉。
别离久,算不应兴尽,却棹船回。主人下榻高斋。
更点检笙歌频宴开。
便留连不到,迎春见柳,也须小驻,度腊观梅。
花上盈盈,闺中脉脉,应念胡麻正好栽。
从教去,正危阑望断,小倚徘徊。
蕊珠仙籍标名,绛纱覆玉云霞里。
銮坡凤掖,丝絇鸣佩,甘泉近侍。
濯柳临春,饤梨照座,绝尘风味。
记青蒲、夜半论兵,万人惊诵回天意。
麟组遥临万里。谈笑处、江山增丽。
遐冲坐折,风流馀事,唯应燕喜。
新筑沙堤,暂占熊梦,恰经长至。
过佳辰献寿,双旌便好,作朝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