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放歌》
《放歌》全文
宋 / 林希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朗诵乌栖曲数终,乾坤何事老英雄。

纵令经有千名佛,敢道诗无两放翁。

九万里风来海外,二三更月到天中。

便教挽得银河下,今古閒愁洗不空。

(0)
鉴赏

这首诗《放歌》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其风格豪迈,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朗诵乌栖曲数终,乾坤何事老英雄”,开篇即以“乌栖曲”这一古老乐曲为引子,暗示历史的轮回与英雄的宿命。诗人似乎在吟唱着历史的哀歌,感叹英雄虽英勇,却终归于老去,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纵令经有千名佛,敢道诗无两放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千名佛”象征着无数的历史人物和信仰,强调了英雄主义的普遍性;而“两放翁”则特指陆游,作为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这里用来代表文学中的英雄精神。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观点:尽管历史上涌现过无数的英雄,但在文学的长河中,真正的英雄精神或许只有少数人能够传承和体现,如陆游这样的“放翁”。

“九万里风来海外,二三更月到天中”,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通过广阔的天空和时间的流转,进一步强化了对英雄与历史的思考。九万里之风,象征着英雄的豪情壮志,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二三更的月光,则映照出英雄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坚韧。

“便教挽得银河下,今古閒愁洗不空”,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情怀的向往与追求。即使能将银河之水引入人间,洗涤古今的愁绪,但英雄的愁思与历史的沉重依然难以完全消除。这既是对英雄精神的赞美,也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深邃洞察。

整体而言,《放歌》一诗通过对英雄、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沉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作者介绍

林希逸
朝代:宋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猜你喜欢

禽言

春泥滑滑雨潇潇,田父力作收坠樵。

归来不敢道姑恶,我自忘却婆饼焦。

去年冬旱无麦熟,阿婆饼焦难再得。

门前忽报谷公来,灶冷樽空难接客。

阿兄提壶沽浊醪,阿弟布谷披短蓑。

不时脱却布裤渡溪水,只愁行不得也哥哥。

(0)

赠义上人

足迹遍天涯,何年始出家。

去时双不借,归日一袈裟。

有句堪题壁,无魔敢散花。

至今清夜话,犹自带烟霞。

(0)

春日閒游过石所山

盎盎春流水,微微风动蘋。

江山一片石,童冠两三人。

落魄从渠笑,逍遥得我真。

百年浑是客,一月几佳晨。

(0)

范掌书

出佐绣衣使,八州人共欢。

一句司范笔,六计问周官。

雁鹜手持进,豺狼胆自寒。

岂惟重台省,风采动朝端。

(0)

沁园春·其一

雨趣轻寒,风作秋声,燕归雁来。

动天涯羁思,登山临水,惊心节物,极目烟埃。

客里逢君,才同一笑,何遽言归如此哉。

别离久,算不应兴尽,却棹船回。主人下榻高斋。

更点检笙歌频宴开。

便留连不到,迎春见柳,也须小驻,度腊观梅。

花上盈盈,闺中脉脉,应念胡麻正好栽。

从教去,正危阑望断,小倚徘徊。

(0)

水龙吟.为建康史帅志道寿

蕊珠仙籍标名,绛纱覆玉云霞里。

銮坡凤掖,丝絇鸣佩,甘泉近侍。

濯柳临春,饤梨照座,绝尘风味。

记青蒲、夜半论兵,万人惊诵回天意。

麟组遥临万里。谈笑处、江山增丽。

遐冲坐折,风流馀事,唯应燕喜。

新筑沙堤,暂占熊梦,恰经长至。

过佳辰献寿,双旌便好,作朝天计。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