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馆三更雨,山溪一尺泥。
王尊驰折坂,马援下蛮溪。
高举羞鸿翮,长途厄马啼。
圣朝方用壮,冉冉独庞眉。
野馆三更雨,山溪一尺泥。
王尊驰折坂,马援下蛮溪。
高举羞鸿翮,长途厄马啼。
圣朝方用壮,冉冉独庞眉。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雨度车轮岭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深夜行旅图景。首句“野馆三更雨”,写出了旅人投宿在荒郊野外的馆舍中,时值深夜,窗外下着倾盆大雨。接着,“山溪一尺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艰难,山路湿滑,溪流满是厚厚的泥泞。
后两句“王尊驰折坂,马援下蛮溪”引用典故,以王尊(汉代官员)和马援(东汉名将)的英勇事迹来象征诗人的坚韧与决心,即使面临险峻的山路和恶劣的天气,也决心继续前行。
“高举羞鸿翮”表达了诗人不愿像鸿雁那样轻易放弃,宁愿忍受困苦,保持高洁之志。“长途厄马啼”则写出旅途中的艰辛,连马匹都因疲惫而发出哀鸣。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沮丧,反而展现出对圣明时代的期待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最后两句“圣朝方用壮,冉冉独庞眉”表明,虽然个人处境困苦,但诗人相信在盛世之下,自己的才华和壮志终将得到施展,只是目前独自一人,须耐心等待时机,这体现了诗人的坚韧和自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坚韧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
黄河远泻,高浪驾天,中原几许盘折。
无数名城腴壤,时时被冲啮。奔流驶,何处泄。
况更是、浊沙难刷。赖千里、屹起坚堤,今古如铁。
忧旱祷桑林,一滴甘泉,方比眼中血。
那晓怒涛秋涨,翻飞半空雪。长虹遭暗揭。
看浩渺、化蛟龙穴。水收后,颓屋荒村,祗剩呜咽。
谢桥春晚。记梦蹋、诗魂未懒。
问向日、青骢嘶处,一去悠扬谁见。
竟何堪、爱近榆钱,漫空不受东风管。
任绣幕遮留,纤葱捉取,难得轻狂心转。
听蓦地、潇潇雨,应打落、荒沟断岸。
纵丁宁紫燕,重来衔起,粉香已被尘泥染。
泪珠千点。倩清江、化作浮萍,也怕漂流远。
收身有路,惟在枯禅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