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踏莎行三首·其三》
《踏莎行三首·其三》全文
清 / 王时翔   形式: 词  词牌: 踏莎行

玉镜台前,绛罗窗下。修蛾彩笔曾亲画。

下阶双笑握纤纤,步摇替整琼钗卸。

地认蓝桥,琴疑司马。狂言触拨生嗔也。

惊心端坐诵三缄,焚香乞忏无人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细腻而略带哀愁的画面。"玉镜台前,绛罗窗下",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个精致而幽静的闺房之中,玉镜台映照出女子的容颜,绛罗窗透进柔和的光线,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修蛾彩笔曾亲画",女子曾经亲自用彩笔描画过自己的眉毛,这一细节透露出女子对自我形象的重视和精心打扮的用心。接着,"下阶双笑握纤纤,步摇替整琼钗卸",描绘了女子与友人欢聚的情景,她们在台阶上相视而笑,手握着细长的手指,轻巧地整理着头上的步摇和琼钗,展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地认蓝桥,琴疑司马",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蓝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象征着爱情的曲折与美好;"司马"则可能暗指《白氏长庆集》中的故事,与音乐和爱情有关。这两句通过典故的引用,暗示了女子心中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狂言触拨生嗔也",女子因某人的言语或行为而感到生气,这可能是对某位男子的嗔怒,也可能是一时的误会。"惊心端坐诵三缄,焚香乞忏无人夜",女子在夜晚静坐,诵读着三缄之语(即三思而后行的教诲),并祈求神明的宽恕,表现了她内心的反省与寻求心灵的平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爱情的期待与困惑,以及面对生活琐事时的冷静思考与自我反省。

作者介绍

王时翔
朝代:清

(1675—1744)清江苏镇洋人,字皋谟,一字抱翼,号小山。诸生。雍正间以荐举任晋江知县,以宽和为治。乾隆初,官至成都知府。有《小山全稿》。
猜你喜欢

舟夜

浦冻水声死,烟交暮色黄。

一舟风猎猎,两岸日荒荒。

小梦偶然就,孤怀终不忘。

已知行学事,惟有歇心狂。

(0)

吴门怀古

尚想黄池倚霸功,归来万乘一身空。

越妃便泛五湖去,吴国长沦废沼中。

台草诉人春黛绿,洲花怨水暮愁红。

深情悭是盈亏月,不异当时照六宫。

(0)

江上

寂历云天色,流观据晚闲。

野黄潮起树,江黑雨藏山。

楚甸蒹葭外,夷风瘴疠间。

儿童相叫笑,直是语绵蛮。

(0)

病怀

城阙秋生爽气还,空堂木榻对衰颜。

帘前花落常疑雨,树里云过忽见山。

朝隐暂随朱绂后,心斋时住白云间。

湖南草绿浮鸥净,爱尔忘机尽日闲。

(0)

寄钱太史受之

匡庐列云霄,江湖邈天际。

地涌青莲华,枝叶相鲜丽。

眷彼华中人,超然隔尘世。

梦想五十年,良缘图未遂。

偶乘空中云,随风至吴会。

东南美山水,蕴藉多佳士。

一见素心人,精神恍如醉。

未语肝胆倾,清言入微细。

相对形骸忘,了然脱拘忌。

精白出世心,太虚信可誓。

苦海方洪波,愿言驾津济。

把别向河梁,遂我归山志。

长揖返匡庐,藏踪杳深邃。

五老与七贤,日夜常瞻对。

诛茅卧空山,烟霞为衣被。

视此芭蕉身,一掷如弃涕。

缅想未归人,驰情劳梦寐。

安得驾长虹,凌风倏然至。

暂谢尘世缘,入我真三昧。

(0)

宜晚社西野席上

迟暮山林意颇同,一尊且共话年丰。

租佣不堕常时业,铅椠兼收卒岁功。

秋水衣巾明野色,朔云杞菊倚寒丛。

论兵策马俱难用,只作江南白发翁。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