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史文通奉议二首·其二》
《赠史文通奉议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有叟住东野,畏人希入城。

君时共还往,我欲问修行。

早岁识岩客,近时逢绛生。

真能访茅屋,屣履试将迎。

(0)
翻译
有一位老者居住在郊野,很少进城怕被人打扰。
你时常与他来往,我打算向他请教修行之事。
早年我已认识隐居山岩的高人,最近又遇见了名叫绛生的贤士。
他真的能拜访简陋的茅屋,我准备迎接他来访。
注释
叟:老人。
东野:郊野。
畏人:害怕被人打扰。
希:少。
入城:进城。
君:您。
还往:来往。
问修行:请教修行之道。
早岁:早年。
识:认识。
岩客:隐居山岩的人。
近时:最近。
逢:遇见。
绛生:人的名字。
真能:确实能够。
访:拜访。
茅屋:简陋的房屋。
屣履:轻装步行。
试:尝试。
迎:迎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赠史文通奉议二首(其二)》中的一节。诗人描述了一位住在东野的老者,他很少进城,与人交往不多。然而,当朋友史文通时常来访,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询问老者修行之事的愿望。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就认识了这位山中隐士,最近又遇见了他,暗示老者在修行方面颇有造诣。诗人期待能亲自去茅屋拜访,以亲身经历来验证和学习老者的修行之道。

诗中的“有叟”、“畏人希入城”描绘出老者独居山野、避世的性格,“君时共还往”则体现了友情的互动,“我欲问修行”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高人逸士的敬仰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普贤出山相赞

驾白象王,数黑豆子。行愿不相应,身心不相似。

虽然瓶泻二千酎,敢保胸中无一字。

(0)

偈颂七十一首·其二

物见主,眼卓竖。

此是吾家修月斧,须凭众力共提持,无圆缺处重修补。

(0)

悼灭翁·其二

尽道灭翁今灭门,那知灭字塞乾坤。

道渠已灭不曾灭,总不是渠真子孙。

(0)

颂古二十首·其十五

的的古帆已挂后,小鱼吞却大头鱼。

虽然李广运神箭,自古张颠解草书。

(0)

西江月·其四

宝柱横云雁影,朱弦隔叶莺声。风生玉指晚寒清。

官样轻黄袖冷。饮罢尚留馀意,曲终自有深情。

归来江上数峰青。梅水横斜夜永。

(0)

诗一首

上有皇天下后土,此身不患无归所。

凭谁说与清河公,何苦为人作黄祖。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